了。總要一步步鍛鍊上來,才能撐得住。然而路程雖遠,耐著性子走過來,只要不是太蠢或者太倒黴,總歸能走到位的。所以不管哪朝哪代哪一年,將領總是一抓一大把,應該不會缺乏的。
將星往往出現得非常迅速,一戰、或者幾戰成名,立刻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他必定天賦異稟,還必定有極強的人格魅力,大家不由自主就會被他吸引。
在邊關出戰事時,崔珩需要的不只是將領,更是將星。
崔珩想不想打勝戰?當然想。其實合格的將領們也能完成邊關的勝利。但是崔珩作為皇帝還不是山大王,他需要考慮的不只是戰場局勢,還有政治鬥爭、民心民望。
你想,如果邊關是打勝了,但是稅賦加得人民都很苦,大家抱怨很多,像皇帝寶座下的乾柴漸漸加溫。外人沒打進來,乾柴自己燒起來了,皇帝這位置還坐不坐得穩?
你想,如果邊關是打勝了,但是文官都不知道將領們打得有多漂亮,就覺得像派出一隊苦力把牆重新砌了一遍似的,沒太多可稱頌的,也沒太多可尊敬的,於是也就不太放在心上,還老顧著他們爭權奪利那一套,甚至在扯皮的過程中侵吞了軍方應得的利益也不在乎,這得有多糟糕?
你再想,如果邊關還沒有勝,情況比較膠著,形勢甚至可以比較危急,大家對那幫子苦力沒抱什麼希望,總著著譁喇喇要大廈傾了,也不知道有啥柱子是頂得住的。於是大家能跑就先跑,皇帝想叫都叫不住,這得有多悲摧?
這種時候,崔珩必須要將星啊!
邊情一起,將星奔赴,大家都覺得,這下子好啦,先就不害怕了。在將星的號召力下徵召壯丁啊民伕啊物資啊糧草啊什麼的,百姓也比較樂意。這道理就跟追星族似的。叫你交稅你不樂意、叫你捐款你不樂意,來個明星唱首歌,你就願意掏腰包了。於是前線需要的人力物力就好籌多了。
等將星打了勝仗啊,人們的歡呼也會更響亮,就像看了舞臺上明星擺了個漂亮pose似的,倍兒爽!凝聚力也會更強。皇上要給軍隊撫卹啊、賞銀什麼的,文官集團也不那麼敢扯皮了。
壞處是將星容易凝聚起太高的民望、太牛逼的軍事力量,萬一要給皇上逼個宮什麼的,皇上也慘了。
當然,逼宮什麼的,不必非要將星不可,就算是不顯山不露水的將領,集夠了軍隊,振臂一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大家要田地要銀子要女人去啊!那麼貪慾就彌補了將領們個人魅力的不足,叛軍還是會嘩啦啦席捲而來,皇上又慘了……
當個皇上容易嗎!(此處應有無數穿各種款式皇袍的人捶胸咆哮怨念。怨念+1……怨念+x……)
崔珩可不希望自己不得壽終,成為那群怨念大軍中的一員。他很注意軍方的安全問題。
既然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軍隊,而軍隊的力量又不能完全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那麼將領還不如將星的好。
因為將領沒有將星那麼好用,而且一樣有可能造反,而且因為存在感太低,造反了他還未必能發覺。所以他偏愛將星。
將星要用時就能拉得出頂得上啊!將星那麼醒目,有造反的苗頭,更容易被他發現啊!將星可以把其他普通將領都吃得死死的,所以他都不用擔心別人,只要盯準了將星就可以啊!將星既然個性十足,另一個副作用不是容易得罪人,所以萬一崔珩他需要幹掉將星,只要把將星的仇人找到,都不用他自己費心,仇人們就會很高興的羅織罪名把將星搞到沒有翻身機會啊。
謝雲劍的出現,讓崔珩覺得太合適了。但崔珩使用雲劍的過程,並不像後來某些文藝作品表現的那樣:君王正在犯愁,將星biu的一下降落在京都,並且放著光,於是君王就興高采烈的起用它,將星也就瞬間發光發熱了。
不不。不是那樣的。即使再天才,也不可能這樣“biu”的一下的。
事實上,打雲劍還小,崔珩就聽說過他了。這都是因為雲劍有謝小橫這麼個好爺爺。所以說門第還是重要的。
當然,如果只有門第,沒有真材實料,或者像謝大老爺、謝二老爺兩兄弟一樣,在不大不小的衙門、不高不低的官職混日子,也不是不開心的,或者就像雲柯那樣,自己圓潤的滾出去了,居然也不是不開心的……咳咳,離題了。打住。
總之雲劍的才華,讓君王早早就注意到了他。但那時,他畢竟還小。這種注意,也沒有太大價值。L
☆、第四十四章 關係人被請出去
崔珩真正重視謝雲劍,是在雲劍十八歲那年,仗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