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7部分

來的文武大臣,紛紛爬上北京北三門的城樓觀看。望著城下一眼望不見盡頭的大軍,他們倒吸了一口冷氣,這便是我泱泱大明的氣勢嗎?這便是我大明的赫赫威風嗎?

第一百五十五章 對陣

無數蟻從的明軍紛紛行上陣地,他們黑壓壓的成片成片,到給城樓上的無數人帶去了無數的憧憬。

有這些大軍在手,何愁建奴不滅?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麼?

實際上,此時梁濤命令各部將一些老弱殘兵剔除到了南邊去,儘可能保證軍隊的戰力,如今他集結出來的這些軍士人數不過二十幾萬,雖然比起皇太極的十五萬不滿一些的滿蒙聯軍數量上要多上不少,但是戰鬥力上有不少蒙古部落被併入了後金的國家體系,他們被打散了原本的部落編制,甚至他們自己也不願提起自己是蒙古人,而也當自己是女真人,這在名族觀念淡薄的草原民族之中也不算什麼過度令人驚訝的事,而後金的外八旗許多士兵便是從這些人之中抽選出來的,然而更多的蒙古部落與後金乃是主僕關係,也是就後金的小弟,他們還算不上‘後金人’,這些蒙古部落戰時便要聽從後金的徵調,充當急先鋒。

梁濤高坐在馬上,微風拂過他的臉龐,周圍,解難軍的遼東騎兵列於中央,大同騎兵和張宗衡“上交”的宣府騎兵於其左右兩側,其陣勢依舊是肅然一片。

北京城的地形並非是完全的寬場一片,有不少地方依舊是山嶺,便是城門城牆,也有不少地段是依山嶺而建的。此時,秦良玉的白桿兵列陣在安定門,梁濤的騎兵列陣於德勝門,西直門西北,乃是曹文昭與祖寬、祖大樂三部的關寧鐵騎,他們都是崇禎元年被調入關內鎮壓農名起義之軍,然而雖然其每戰必勝之,卻是匪眾越繳越多,亦是如今五年光景已過,其仍舊沒有返回遼東。

而東直門外,卻是昨日被後金打得大潰的兩支軍隊,一支是昌平軍、另一支自是那薊門守軍。梁濤將這兩支軍隊合了起來,畢竟其雖敗北,卻是要比其他軍隊精銳的多。梁濤將其交予宣大總督張宗衡統領,畢竟兩支軍隊的長官互不統領,官職又不分上下,若是貿然提拔其中一人督軍,另一人怕是心中會有氣,那掛著兵部尚書弦的張宗衡自然是很好的人選。

當然,梁濤怕他控制不了這群驕兵悍將,故而也派了一員副手和一隊極其彪悍的銳士給他。那人陰陰的躲在佇列裡,話不多,然而卻給人一股狐狸的感覺,總想捂著自己的口袋,以防一不留神丟了錢袋,抑或是丟了腦袋!那人正是夏第,他如今乃是大同府的副將了。

在解難軍中,任何人,只要你有本事,只要你立了功,便是你死了,你的家人也會得到你的那一份賞賜!這邊是規矩,這便是人人悍勇、人人敢於奮死的規矩!

簡簡單單的一條,大明上下,做到的有幾處人物?

從北京東西直門一直向東西縱橫,無數的明軍依靠迭起的山丘地領處處把守、層層設防,這樣一來,大金若是想要攻擊北京的南邊城門,甚至是攻擊南部京畿地區,就必須先衝破這一條粗糙的防線。為了能夠彌補明軍戰力的薄弱,梁濤將就近的北五門的所有勤王軍隊依山傍水全部壓在了這條厚重的防線上,他企圖依靠北京四面環山的有利地形死死卡住騎兵可以四處衝擊、四面攻擊、到處亂竄的速度優勢,從而壓縮後金騎兵的戰鬥空間,以尋求有利戰機。

而南四門的勤王部隊,由兵部侍郎範文景督領,這是大明潛在的規矩,那便是文武大員相互掣肘,以防一方有所不軌之事,梁濤雖然頗受崇禎器重,但祖宗之法自然是有道理的,這樣一個人既可以做副手,以使得愛將梁濤可以安心領兵與奴兵戰於京北,又秉承小心無差錯的原則,何樂而不為呢?

皇太極陰沉著臉,對面的明軍人數太多了,然而更為重要的是--皇太極的優勢是來去如風的騎兵,然而這些明軍卻放棄了他們人眾的優勢,反而擺起了防守陣型,雖說如今的後金攻堅戰的能力大大的提高了不少,然而這並不表示大戰不會死人,特別是你攻人家守的時候,攻方的傷亡要大上很多,這是後金所不可接受的。

皇太極冷著眼睛來回掃視著這座幾乎是靠人數和山川堆起來的防線,遠遠地,一直蔓延到人目光的不及之處,他的腦海之中在快速思索著以最少傷亡擊敗明軍的方案。

兩支軍隊就這樣,你不動,我不動,任憑旗幟被那涼涼的勁風所撕扯。

皇太極一皺眉毛,隨即他大手朝東直門向北、德勝門向東的一路明軍遙遙一指,朝左右喝道:“令佟養性之漢軍炮兵轟擊那處,給朕轟平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