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部分

此類英豪人物,是以臣--請調大同朵顏、喀喇沁諸部騎兵至遼東,以補充我國朝遼東軍力,此臣所奏一也。”

崇禎點了點頭,國朝官軍各部打仗不行,卻是極其排外,對這些外族士兵時常羞辱挑釁,只有遼東關外和少數九邊重鎮,其本就與諸族雜居處才會接納外族士兵,此事梁濤早有上奏,只是當初崇禎沒料到梁濤會有如此大的能耐,初至遼東便就捷報頻傳,如今遼東軍需要補充,這自是應該!

“愛卿所言甚是有理,這些外族計程車兵和他們的族民都可盡皆遷去遼東、遼西諸地安置,遼西走廊各處牧人卿也可自行招納以為國朝所用,其餘諸多雜事梁卿自己安排便是。”此時距努爾哈赤起事以來,其為禍遼東已經30年了,期間兩遼人口銳減,比大明強盛時期的八百萬之眾可謂少得可憐之極,此時要安置數萬乃至數十萬人實在不曾問題。

梁濤又緩緩道:“臣請聖上準臣至宣、大、榆林三地招納士卒,以為國朝再練一支精銳!請聖上給臣兩三月,臣必給陛下招來一支強軍。”

崇禎訝然道:“愛卿狂妄了,兩三月豈可練成一支強軍?朕雖未經戎事,可也知曉練兵之不易,愛卿當真有辦法?”若是換了別人,大朝之上如此大言不慚,崇禎定然龍顏大怒。然而此時梁濤聖眷正濃,崇禎倒也不多加責備,更何況崇禎心裡頭還是極其希望梁濤確有如此本事的,畢竟梁濤大勝在前,崇禎心裡頭不覺升起了當初袁崇煥豪言‘五年平遼’的那種說不出道不平的期望,若是三兩月便可練成一支精銳,那該多好呢,這全天下的叛亂、流寇、蠻奴,那還不被大明的精銳強軍絞的乾乾淨淨?

第一百章 奏對(二)

梁濤躬了躬身,不急不慢,緩緩答道:“臣稟陛下,兩三月不可速成精銳,卻可成軍。九邊之地,民風彪悍,其民可為良軍,臣試想,陝西流寇本就是剛放下鋤頭的烏合之眾,若用其剿匪,必然不會不敵、若我朝好好將其打磨些許時日,過些日子,其必可成為我朝之利劍也。”

崇禎仔細一想確是此理,以其對農民,裝備佔優,再加上朝廷真正之精兵良將在旁幫襯,剿滅賊寇卻是有把握的,最多多死些人罷了,死了還不必發糧餉,這年頭流民到處都是,怕找不到精兵悍卒,卻又不怕招不到兵,他哪知道--若是吃都吃不飽,自己或是自己所守護的家人,生死無衣,落魄飢寒,如此誰會給他的王朝賣命啊?

想及此處,崇禎點了點頭,道:“愛卿所言也不無道理,既然愛卿有此自信,那邊去做吧”

崇禎話還未完,一人越出兩旁細聲道:“陛下,咱家有本奏!”

此人乃是太監張彝,崇禎以其總理戶、工兩部錢糧,可見其深受隆恩之重。

只聽他尖聲尖氣叫道:“陛下,梁大人所言雖不無道理,可如今國朝多難,朝廷府庫早已不堪負重,如今便是逼死咱家,咱家也拿不出多餘的錢糧出來!”他說罷,頭一揚,鼻孔裡重重哼了一聲,當真好一副我乃國朝忠貞之士,我願為國殉命的摸樣,旁邊幾個朝中老臣卻是暗暗嘆氣,魏閹雖死,可試問這些皇帝,哪裡能絕了滅了這些沒有卵蛋傢伙的蹤跡,畢竟--誰都可以謀反,只有這些永遠沒有子嗣的傢伙不會啊!這些這些閹狗,可當真唉!

崇禎卻不為難略微失禮的張彝,他為難地朝梁濤緩聲道:“梁愛卿,朕朕這國庫裡頭,朕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梁濤卻不計較這些,他頓了頓,又繼續接著道:“臣不要朝廷一分糧餉!”

崇禎大吃一驚,滿朝文武卻是人人面面相覷,便是那太監張彝,也把鼻孔挪了下來一臉呀然的望向梁濤,只聽梁濤接著道:“臣懇請聖上,將繳獲之財務盡皆賜予士卒,此--足矣!”

“大膽!”一人越眾而出,正是那大學士吳宗達,其人正直卻不知變通,此時問聽梁濤此言,當即朗聲斥道:“我天朝禮儀之邦,豈能與賊寇爭食?荒唐,簡直荒唐之極!臣請陛下杖責遼東經略梁,以正朝綱!”

大明朝士農工商,士紳階級不需納稅、不需服役,地位極尊,卻是白白吃了國家的糧餉又死要面子,絲毫不顧國家危亡和國情為難,此時仍舊死死揪住不放所謂的禮儀風度。

滿朝諸多文武亦是埋怨之聲四起,原因無他,官軍剿匪所得財物,自然是要最終歸還失主的,這些財物的主人或許被殺了個乾淨,然而這年頭的大戶人家那個不是根深錯節的?他們那一支、那一脈的死絕了,自然有最親近的另一脈繼承了他們的財物,豈能拱手讓與了別人?

便是這些朝廷的文武,又有哪幾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