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從天津二衛出發。沿潞河酣處吐,誼使佔兵力弱勢的多爾衰軍一面採取守勢,從河西務一直到營州前屯衛,處處碉堡,而一面又向紫禁城求援軍。
在河西務至營州前屯衛再至神武中衛。防守的工事做得十分到位,密密麻麻,依山傍河,還有無數明軍神機營裡的武器裝備,大半都投入在了這裡。
幾年的經營,多爾震的軍事才能絕對要比大明王朝的諸多京衛裡的將領要高得多,依靠河西務到營州前屯衛的這條防線,絕對可以卡死明軍南面和東面兩個防線的大規模進攻,但是他的防線整個長度不過五十餘里,不過是兩個縣城的間距而已。
明軍若要進攻北京城,非攻下此地不可。
他所依仗的不是橫跨在明軍面前的阻攔,小小的五十里地是不可能阻擋縱橫數百里的東南京畿整片區域的寬度的,他依仗的是戰略輻射。
北京身為六朝古都,若在其內部兵力強盛之時,非要二十萬以上兵馬拼死強攻方可拿下,然而營州前屯衛距離北京城不過小半天的馬程,若是有人提兵十萬以上攻擊北京城,營州即可切斷其後勤,又可日夜騷擾其軍,還可與北京城內兩面夾擊潰之。
別看計策是個,人都說簡單,然而你要知道,無論是後勤、疲勞和兩面作戰,都足以置一支軍隊於死地,冉況三者乎!
梁濤感覺時機已到,至少一戰滅所謂大清帝國的時機已經來了。
其實理論上,大明在如今的形勢之下在不斷的復甦,他的經濟在開啟了海外貿易的大門、廢除了重農抑商而重視自由發展的大前提之下,商業至少沿海商業取得了巨大的繁榮。而相對,建立在北京的清政權,他正處在一鍋越來越沸騰的溫水當中,更為致命的是,當他的對手已經開始不顧一切的發展熱武器的軍隊的時候,他仍舊在固步自封,仍舊沉迷在“女真不滿萬,滿萬不能敵,的美麗憧憬中,他的精銳士卒一面在遼東消耗下去,人數越大越少,一面又在溫柔鄉北京裡沉淪了下去。
若是一直這樣,粱濤原本可以選擇保持這種局勢用來消耗清國的實力,但是我們忘了一件事情:天災!
大明的天災,雖然每年都在持續不斷,但是真正致命的卻暫時還未發生。是的,還未發生。
稍微知道點歷史的人都知道小大明不是亡在東北的兇殘建奴人手裡,不是亡在李自成手裡,自身的制度儘管千破萬破、十分落後,但至少維持這麼一個龐大帝國的生存還不成問題。但是若是加上一記致命的天災,那他就完了!
崇禎初的天災不算什麼。至少在崇禎末的那些大頭面前,那些都是小巫,梁濤不是歷史學家,他不可能清晰的記清楚崇禎年間最嚴重天災的具體發生時間和地點,他只知道,一旦進入歷史的崇禎十年,也就是昭武五年,那麼”天災將逐漸帶來!
三十萬士卒,看似大明朝的力量仍舊是頭巨獸,光是這個數目便讓萬邦恐懼,然而動用這麼龐大的兵力,軍餉暫且不算,畢竟一年才發一次,但是他所需要的糧草是多少,兵甲是多少,後勤運糧的青壯是多少。這些青壯所耗費的糧草和錢糧又是多少,還有無數的彈藥和炮彈,這些都是錢弄出來的呀!製造他們的工匠自然也要吃喝用度的!
巨大的風險,同樣帶來巨大的收益,一是名聲,史無前例的名聲收益,這一點母庸置疑,在皇帝年幼之時,收復國都,那麼他的這份功績絕對可以支撐他某朝篡位;二是數不盡的錢糧,若是打進了北京城,梁濤不信皇太極還會放著那些北京城裡計程車大夫不去搶了走人,真到了那一步,皇太極會想:既然不能夠入主中原,那麼便徹底毀了北京,搶光殺光,絕不留給漢人一點繁華的地方!但是他不知道,其實北京就是一顆毒瘤,若是徹底挖了他,間接是為大明除害,因為大明勢力最龐大的豪門士族”也就是收不上稅的人也極力反對對官伸階級收稅的人幾乎全在北京有條根,若是挖了他,勢必使得將來對全國最有錢階層收起隨稅來的阻力大減。
但是他殺不光也搶不光!這麼大的地方,兵荒馬亂的,他可以殺人和毀滅,但他帶不走,因為帶的東西越多,越會延誤了跑路的行程。
便是皇太極勒令手下不要故這些東西而極力跑路,但是兵敗如止。倒,到時候你自保都成了問題,只想著自己迅速甩掉敵軍的圍剿。還能管得到誰?而且你一代敗將。誰還會聽你的?威信是建立在士卒對你的敬畏之上的,失去了足夠的戰功小拿什麼樹立威信?
發起狂來燒殺劫掠的兇殘敗兵可不會管這些,他們只會在那一刻激發了胸中的暴戾而闖入居民宅中能搶多少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