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之處,除卻少數堅城如錦州、寧遠一線能夠保全下來之外,關外大片土地盡皆被後金馬蹄的洪流所吞沒,然而這些土地對後金卻沒有實際意義,只要其兵一退,這裡的農田依舊,河流依舊!
如今不行了,凡我軍旗所立之處,則為我華夏國土!
頭顱可掉,祖宗之土不可丟!
大淩河城外。
積雪滿地,殘風如刀,冬季的肅殺和壯美,都在這滿地的蕭瑟之中,盡皆淋漓盡致!
數萬雄兵,真正的雄兵,人人岔開步子肅立雪地裡頭,“喝喝!”直叫,卻是紋絲不動!
動者,三十軍棍!
北風捲,一卷捲起了滿地淒涼;北風破,一破破開了天地乾坤!
一騎遙來,馬蹄敲擊在寂寥的土地之上,千軍萬陣之中隱約尤可見聞。
紫袍玉帶,金盔銀甲,馬鞭遙揮,舉止間氣吞山河。
“將軍威武!”
“將軍威武!”
“威武!”
“威武!”
那騎縱馬掠過軍陣,兩旁軍士朝著他前去的背影紛紛大叫大嚷,胸中的熱血,彷彿這咧咧的嚴冬--也遮掩不住!這胸腔,滿是沸騰的血液!些許寒氣,焉能凍結之?他們的熾熱的眼光,彷彿能融化這寒冬的一切,直射穿了空氣之間的一切空隙,射向前方拿騎!
來人--正是遼東經略梁濤。
據雄軍守國土,何等快哉!這些,這些軍陣之中大大咧咧的粗獷漢子,都是與他梁濤同甘共苦的好漢子!
都是好漢子!
梁濤縱馬橫越上那處主帥高臺,高臺佇立,遙望密密麻麻站立在他眼前的各軍士卒。
“今日,梁某在大淩河畔、小淩河東,立淩河大營!凡我大明將士,今日守土遼東,日後梁某在遼東一日,有敢退過小淩河一步者,皆斬!今日,淩河大營--立!”
“淩河大營!”
“淩河大營!”
“淩河大營!”
在梁濤的強力推行之下,大淩河沿線、西邊的重鎮要地,開山屯、團山堡、義州衛、右屯城諸地,再次將城池修建了起來,並在大淩河西面沿線設定了多處烽火臺,以備後金之禍。
源源不斷的材料和糧草從後金垂涎三尺的錦州倉庫裡調向了大淩河前線各地,遼東巡撫為此屢次向梁濤撒潑鬧事,並以向朝廷彈劾相要挾,然而梁濤不為所動,依舊我行我素,其得他鬍子直翹,卻又無可奈何。
然而畢竟收復遼東失地並非一日之功,梁濤此舉也不過將土地推進了數十里而已,卻始終未曾越過大淩河一步,甚至整個兵力部署的態勢便是倚仗河川與城池之利,守衛遼地而已。
遼東的軍隊番號繁多,此時梁濤倚仗其威望之高,強行調整,重新拆散。許多遼東的青壯再次被編入了軍籍。袁崇煥在時,以遼人守遼土,各地青壯即為士兵,人人接受訓練,可自其死後,朝廷對遼東的兵將飛揚跋扈甚為不滿,軍餉一減再減,直至如今,後備兵員幾乎全部被裁撤,梁濤接管過袁崇煥的撂子,也接過了崇禎的信任,雖然軍餉並未全部足額,可數量上卻是直逼袁崇煥當年!
自山海關自大淩河前線,兵名額有數十萬之眾,然而吃空餉者、老弱不能戰者不知凡幾,雖有孫、袁的多次整頓,然而朝廷所撥之餉遠遠不夠,對各類事務也不得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顧自大淩河遼事暫時終結以來,梁濤留遼東主簿高亮、遼東通判彭朝陽、遼東主事孫傳庭留守處理諸事之外,其身率千餘騎,自大淩河城向西閱兵查檢,以清除軍中之罹病。
第九十二章 選兵
呼呼的北風,時強時弱,依舊肆虐在遼東的土地之上。
一支旗幟飄揚的騎兵緩緩行進在寧遠城不遠處的遼東大道之上,偌大的旗幟高高肅立迎風呵斥天下。其人數不多,卻是個個肅殺之氣蔓延,當真是強軍姿態盡顯無疑。
寧遠城城門大開,一應將官均在迎著那烈烈寒風靜靜等候。
一騎遠遠騎來馳來,身後數十元親兵緊緊跟隨。
寧遠諸文武互視一眼,來了!
“下官(卑職)參見經略大人。”數十人齊齊躬身拜倒。
梁濤馬鞭一指,卻並不直接答話,卻問道:“寧前兵備是何人?”
一人連忙抱拳道:“卑職朱梅,正是這寧前兵備。”
梁濤點了點頭,他又道:“寧遠的防務如何,你且如實給本經略道來,不得虛假。”
朱梅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