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韋一怔,放下筷子,苦笑著說:“那會兒我母親和妹妹在重慶遭遇了日本人的空襲,我大哥因此記恨父親離家去投軍,我父親忙於事務也沒空管我,便將我送去了三青團。”
明誠聽罷,心裡對方步亭和方孟敖湧起淡淡的不滿,聯想到之前聽聞的方家的訊息,覺得方家為父的不能護蔽妻兒,為兄的不能照拂幼弟,所幸孟韋秉性純善,在這樣的環境裡也沒有長歪,更沒有像他的胞兄方孟敖一般自詡特立獨行,活的離經叛道,行事全無章法,全憑一腔熱血。而方步亭也正是看中了孟韋的這一點,硬生生把這個孩子養成了個救火隊長。
想到這裡,明誠又深深看了眼對面埋頭吃麵的孟韋,按下心中的思緒萬千,笑著說:“慢點吃,別嗆著,雖然味道不怎麼樣,但是管飽沒問題的。”
孟韋因為剛才衝口而出的話很不好意思,他自己從來沒想到原來對父兄其實還是有怨懟的情緒的,更沒有想到在明誠面前就這樣坦然地說了出來。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如何圓話,只能埋頭吃麵。現在聽到明誠非但沒有責備自己意思,反而還轉開了話題,便立刻介面:“哪裡啊,這麵條做的筋道,很好吃的!”
明誠敏銳的察覺到孟韋的不安,便順勢說著:“我手藝還不錯的吧?我當時在法國讀書,照顧我家兩位少爺,中餐西餐都練得出手。你以後經常來吃,哥給你做!”
孟韋成功被明誠吸引了注意:“哥你去過法國?我一直想去法國讀書!有一天我要是能去就太好了。”
明誠突然想著如果有一天能和孟韋一起去法國,他求學,自己工作賺錢養著他也是很好的。於是,他笑了,這一天來終於笑出了聲,然後很肯定地對孟韋說:“一定會的,一定會有這一天的。”
自從母親故去,孟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開心過。用過晚餐後,他從善如流的住了下來。明誠給他的感覺更勝於他一母同胞的兄長,或許是兩人的容貌相似到就像照鏡子,孟韋甚至覺得自己的心思在明誠面前也像照鏡子一般,有時候他只說了隻字片語,明誠就能立刻明白他的意思。明誠在伏龍芝求過學,在法國也呆了很長一段時間,抗戰期間又周旋於各股勢力之間,本人見多識廣,閱歷豐富,分析問題的眼光和角度極為老道狠辣,僅在一夜抵足長談後孟韋對明誠不僅充滿了對兄長的孺慕之情,更秉持著對前輩的尊敬和依賴。
明誠從來沒有這樣花盡心思想要博取一個人的好感,卻也從來沒有那麼輕易就獲得了一個人的好感。他看著孟韋看自己亮晶晶的眼睛,暗下決定,無論要付出怎樣的代價,無論遇到怎樣的險境,他都要力保這個血脈相連弟弟的平安快樂。
這次夜談過後,明誠和孟韋的關係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孟韋經常下班後就直接跑明誠這裡來了,有一次明誠查賬晚了回到小四合院看到孟韋就坐在門口臺階上等他心疼得不行,便直接配了把四合院的鑰匙給他,索性又添置了床帳被褥任由孟韋入住,除了書房鎖著沒讓孟韋進去其他隨意。
孟韋卻真將明誠這一方小四合院當成了自己的另一個家,他到底年輕,方家大宅那種一直存在的壓抑和拘束的氣氛將他壓得少年老成,他周旋在父親和大哥的冷戰裡,其實早已身心俱疲。但他也明白,他大哥不回家,因為崔中石的死和父親的關係再度跌入冰點,這個家裡目前的事情還得他來為父親和姑爹分擔。
於是,在方步亭和謝培東出乎意料地提出要將自己和木蘭送到法國去讀書的時候,孟韋油然而生的居然不是欣喜,而是另一個念頭:“我去了法國,那阿誠哥呢?”未經大腦思考,孟韋便給出了答案:“父親,我不想去。”
方步亭有些吃驚,他一直知道小兒子仍想求學,只不過時局造勢他們一家也不得不順勢而為,這時候他和謝培東為了保全方家和謝家的這一點骨血,為了保護這一對純良無辜的小兒女,打算將他們兩人送出國去,原以為最大的阻力會在謝木蘭身上,畢竟她嬌縱任性慣了,對那個梁經綸又有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在,可萬沒想到,一直以來聽話乖順的孟韋也拒絕了這個提議。
天下間哪裡有拗得過兒女的父母呢。方步亭和謝培東只能看著孟韋將執意返校的謝木蘭送回了燕大。
而將謝木蘭送回燕大之後也沒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明誠的四合院。明誠從北平分行下班回家,已經習慣性地拐去菜品少的可憐的菜市高價買了些肉回來,看到的卻是在家裡氣鼓鼓猛灌著茶水的孟韋。未等明誠開口詢問,孟韋已經貼身上前,鬱悶無比的問道:“哥,你說我穿著這身警服,是不是就那些學生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