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這些東西羅扇是想將來自己用著賺錢謀生的,白二少爺那腹黑狡猾的傢伙若是發現她還留著這一手,只怕早就搶過去當成白家營利的工具了,所以羅扇一直沒敢露白,可這一次事關重大,她也沒法兒再藏私,只好咬牙搬了出來。
那廂做著蛋糕,這廂羅扇親自動手,用榨汁機將十幾個柑桔榨出汁來,用紗布過濾掉果渣及雜質,得到澄清的果汁。而後取出一隻瓷罐來,裡面盛的是石灰粉,石灰在中國公元前七世紀就已經開始使用了,《本經》、《名醫別錄》、《本草圖經》等古醫學著作中已將石灰作藥物內服使用,所以其純度和淨化度都是比較精細的。
羅扇把石灰和水調成漿狀,而後將提純過的果汁加熱,再把石灰漿慢慢倒入果汁中,再繼續加熱,灶火由低溫逐漸調整至高溫,什麼時候調、調到怎樣的程度,這些都是羅扇在無數次的試驗中摸索出來的,雖然有著一些化學理論打底,但古代沒有溫度計,且所用的材料純度不夠,只能一次次酎量添減找準火候。
因為此前已經透過無數次的試驗得出了較為精準穩定的資料,所以對於用料多少、時間和火候的掌握羅扇都可以按照資料為準,做起來得心應手。而之所以要把石灰漿加入果汁中,是為了起到中和作用,兩種物質中和後所產生的沉澱物就是果酸鈣,其中又以檸檬酸鈣為主。
加熱的過程需要約兩個小時,這期間羅扇取了一塊純鹼出來——純鹼這東西自古就有,正史上又稱為“口鹼”,存在於自然界如鹽水湖中的又稱為天然鹼,實際上就是碳酸鈉。這個朝代對於鹼的提純工藝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造詣,羅扇將純鹼溶於一定比例的水後製成碳酸鈉溶液,放在耐熱的容器中進行加熱,然後讓一位廚子用瓷制的細管一端對著嘴、另一端放入容器,均勻地往裡吹氣,人口中吹出的當然是二氧化碳氣體,碳酸鈉溶液在加熱的狀態下通入二氧化碳可以生成碳酸氫鈉,也就是現代人所知道的小蘇打。
羅扇這連番古怪的舉動把評委和廚子們全都看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尤其這位負責吹二氧化碳的廚子,吹了沒一會兒就覺得頭有些暈了,只好和另幾位廚子輪換著來。
羅扇這廂已經開始著手做另一樣吃食了。從工具箱裡取出蔗糖來溶於少量水中,加入少許果汁,再取出一隻鐵鑄的滾筒來——就類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街頭巷尾賣爆米花的人用的那種大炮式手搖爆米花機一般,爆米花這種食品在正史上的宋朝就已經出現了,製作它的工具原理都是一樣的,所以羅扇現在取出來的這一隻就是地地道道的古代用品,當然,她也請巧匠後期加工了一下,讓密封效果更好、更乾淨衛生了些。
羅扇將這滾筒架在火上,把加了果汁並完全溶於水後的糖漿放進去密封好,而後就開始轉動滾筒使之均勻受熱。當溫度燒到大約一百多度的時候,密封的滾筒內也就得到了一百多個大氣壓,這些氣壓把滾筒內的空氣擠入糖漿中,並且透過糖漿的粘滯特性將空氣留在漿汁裡。火候差不多了之後,羅扇請吉祥如意樓提供的專門燒火的夥計把這滾筒用最快的速度放進冰窖裡溫度最低的地方去——快速降溫可以使糖漿裡空氣的流失減低到最小程度,糖漿經過冷卻之後會凝結成塊狀的固體把空氣封在其中。
這一套做完,方才進行中和後靜置沉澱而要進行提取的檸檬酸鈣也已完成,羅扇用紗布過濾掉溶液,只留固態沉澱物即檸檬酸鈣,然後再用加熱到七八十度的熱水反覆沖洗——這是不能用涼水的,因為檸檬酸鈣在冷水中比熱水中易溶解。
反覆沖洗後至檸檬酸鈣中的鹽分除淨,再倒入一定比例的綠礬油——綠礬油就是硫酸,正史上的唐高宗時期,煉丹家孤剛子在其所著的《黃帝九鼎神丹經訣》卷九中就記載著“煉石膽取精華法”,即乾餾石膽(膽礬)而獲得硫酸。
檸檬酸鈣與硫酸反應後生成檸檬酸——這才是羅扇真正想要的東西,雖然都是用土法子提取的,比不得現代的化工業製品純度高,不過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就足矣了,何況這已經是羅同志幾經試驗幾度失敗後摸索到的最高純度的結果了。
之後,羅扇將草莓、柑橘等時令水果再次用榨汁機榨成汁子、用紗布過濾掉果渣雜質,只留最澄清的汁液,倒入帶瓶塞的琉璃瓶子裡,這些瓶子的透明度很不錯,果汁倒進去後可以看得清清楚楚。隨後再放入涼白水和糖,攪拌並搖晃,使之溶解均勻。
那廂提取小蘇打的過程也已完畢,將容器中析出的碳酸氫鈉經過濾後按一定量分別放入琉璃瓶中攪勻,最後再按比例放入已提取好的檸檬酸,立即扣住瓶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