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氣說出這許多言語來。
盧梓舟思路略作整理,於是道:“縱觀歷史,南北對峙形勢之下,東南政權發起北伐雖多,然而真正徹底、真正成功的北伐卻很少。以正光觀之,其由不在民心,而在於南方朝廷上下,意見未能一統,上下未能高度整合、凝聚。所以往往北伐,非先失利於戰,而先失利於己也。譬如東晉,皇權旁落,門閥迭起。王、庾、桓、謝等大族先後執掌朝政,幾支高門望族相互牽制,又相互維繫,從而使這種政出多門的局面得以維持。然而這種局面明顯妨礙了南方統治秩序健全、完整的建立,同時也妨礙江南社會的全面整合,各藏私心。譬如祖逖北伐,戴淵節制;桓溫北伐,而與司馬氏相顧忌;及謝玄淝水大勝,朝廷復加掣肘。此古來唏噓之事也。是故以史為鑑,如欲北伐,必先使南方人心、國政皆歸統於皇室,而後始能議成敗。”
李煜嘆道:“正光知我心意也。雖本王意欲北伐,則朝廷內,黨派分立,相互攻訐扯其後退,況今大江以南,尚有吳越、南漢等國,未必與我一心,甚至還與周朝通曲款。若非如此,中原有北漢、契丹虎視眈眈,柴榮何以囂張,膽敢犯我淮南?”
譚照此時亦道:“北伐結果,除去政治因素,方略得失亦不無關係。以東南而北伐中原,進取北方,南北地理形勢亦是制定北伐方略的基本前提。如今柴榮人心所向,中原固若金湯,如我戰之於淮南,是苦戰也,持久割據,智者不為。殿下既有北伐之志,必先以金陵為基礎,西平荊南高氏,控制荊襄上游;東滅吳越錢氏,以鞏固三吳根本。控制荊襄,可保障主公對長江形勢的控制,進可攻退可守;鞏固三吳,則可保障後防穩固,無虞糧草。如此時機成熟,方可大展宏圖,掃平天下。”
李煜深以為然,心道譚照果然厲很有一套,須知他的這番見地,正與朱元璋由南統北、平定天下的方略如出一轍,自然也與自己心中的既定戰略不謀而合了。
李煜撫掌嘆道:“吾得正光、子遷,猶劉備之有臥龍、鳳雛,則天下大勢竟在本王手中,而令堅、孫青,一如關張之謀勇,足以睥睨縱橫,來日北克中原,收復燕雲,必指日可待也。”
盧梓舟等人異口同聲道:“能追隨主公驥尾,是我等榮幸。”
盧梓舟接著道:“非主公之賢明,臣下必不得用武之地。今天降主公於亂世,大任臨身,是意欲主公一展宏圖、澤被天下,此誠萬民之福祉也。”
第四十五章 調兵遣將(上)
孫菁、申屠令堅、盧郢這還是首次聽李煜與譚照、盧梓舟之間,這般詳盡的縱論天下大勢,不由心生敬佩。須知叫他們行軍打仗、攻城拔寨,亦或並非難事,但要這般慎之又慎、又要富有見地、有理有據的制定天下方略,卻是有些力有未逮。
而事實上,這也是歷史上,名將與謀士的最大區別。兩者相敬重,相輔相成,則戰事得以利;而若兩者相輕,嫉妒貪功,則國家不幸之始也。
三人看著李煜忽然拿出一卷畫軸,正感納悶,接著卻見李煜奮力一攤,畫卷上面的內容霍然映入眼簾。
申屠令堅為之一亮,驚歎道:“主公這是。。。。。。”
申屠令堅跟隨劉仁贍之時,亦曾見過劉仁贍有用這種軍事地圖,然而無論製作的工藝、手法以及囊括的範圍,卻都要必李煜手中的遜色不少。
李煜失笑道:“這是本王請娥皇畫的,裡面還有些許多地方待要改進,今日且先拿出來用用,希望諸位不用見笑才是。”
下筆的雖是周憲,不過地圖上的線路、標誌等一眾事物,都是李煜經過現在地圖的常識以及五代時候的製圖技藝融合而成,故而李煜其實亦能料到申屠令堅等人會有如此反應。
申屠令堅嘆道:“圖中所繪之天下,使卑職大開眼界、自慚形穢。想不到西域之西,百越之南,契丹之北,尚還有如此廣大天地,申屠令堅坐井觀天,殊不知主公之胸襟如此浩瀚無垠,實在淺鄙至極。”
盧梓舟笑道:“申屠大人其實亦不必妄自菲薄,主公之才情智慧,卓絕不凡,天下間又有幾人可堪比肩?申屠大人只要與主公多親近,相信日後驚喜,還會陸續有來。”
李煜忽然道:“時間無多,我們還是言規正傳吧。”接著一掃地圖,指點江山道:“其實本王胸中思想已久。今時秋冬,我不足與柴榮戰,然亦未必只得坐等死守,正所謂擊東南備西北,我或可趁此閒隙,圖謀吳越、南漢,一統江南。是以本王遣盧郢、譚照之西蜀,一面可暗中發展勢力,一面則試圖說服蜀主,與我合約謀取荊南。若蜀主不肯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