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幻莫測。
這番景象,使得李煜忍不住由衷嘆道:“廬山蘊雲蓄霧,氣象萬千,果真名不虛傳。”
樂史、胡仝二人深以為然。
又行幾步,樂史忽然指著山腳的一間茶寮,提議道:“樂某早聞廬山茶葉馳譽天下,如今既然親臨其境,我們何不先歇腳品嚐,然後再行登山?”
李煜一路來遊山玩水,倒也不急著趕路,於是三人在茶寮撿了一個位置坐了下來,茶香更是沁人心脾。
李煜淺嘗了一口,忽然想起老革命家朱德的一首詩來,乃欣然稱頌道:“廬山雲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時飲,延年益壽法。”
此詩一出,四座連聲稱好,無不動容,其中一名高冠博帶的年輕公子更是不吝讚道:“好一句廬山雲霧茶,既雅且切,足與此茶相得益彰,店家,依我看,從今日起,不如就將廬山茶葉命名為‘廬山雲霧茶’,如何?”
所謂近朱者赤,那店家既在廬山國學附近開著茶寮,自然也懂得些詩文,歡喜道:“小人正有此意。”接著走到李煜跟前,爽朗的道:“多謝客官為此茶賜名,今日這茶錢便當是小店請了,客官請慢用。”
看到這些人的反應,李煜卻不禁為之愕然,始知在南唐前尚無“廬山雲霧茶”這個說法。想不到這名列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廬山雲霧茶”,卻是因他的這一句話而得名,實在令人有些哭笑不得。
這時原先那位公子移桌過來,道:“我看這位公子很是面生,不知來廬山是來遊山玩水,還是求學論道來了?”
李煜還是首次領略到古人喜好交遊這個特點,不假思索的答道:“鄙人一半遊山,一半求學而已。”
那公子欣然道:“如此豈非同道中人,足下若不介意,不如就由在下為諸位領路,如何?”
李煜下意識的朝樂史、胡仝瞥了一眼,那公子卻以為是李煜有所顧忌,自以為唐突的道:“哦,忘了自我介紹,在下乃廬陵宋子升,潛居廬山國學數年矣,國子助教朱弼是我恩師。。。。。。”
李煜覺得這名字倒有些耳熟,不自禁在心中喃喃唸了“宋子升”幾遍,忽然身軀一震,茶蓋竟沒有拿住。想不到還真是冤家路窄,在這種地方遇到了宋齊丘之子宋承天。
宋承天見狀,卻以為李煜被自己父親的名頭嚇了一跳,不禁好笑道:“有家父的名聲做擔保,兄臺該不用擔心我欲求與你同路,是想圖謀不軌了吧?”
樂史心道:“不擔心才是怪事。”他正找了個介面要替李煜回絕,卻不料李煜一口應承下來道:“如此卻是求之不得了,在下秦州李濟安,幸會。”
正陽。李轂軍帥帳。
趙匡胤示意李轂遣散一眾裨將,只留下李重進、韓令坤二人,然後才語出驚人的道:“陛下對各位很是不滿,所以決定御駕親征。”
李轂、李重進、韓令坤三人你眼望我眼,一時不知該如何回話才好,須知他們用計在正陽東殲滅唐朝三萬大軍,為僵持長達數月的兩淮戰線豁然開啟了局面,可謂功勞莫大矣,卻不料換來的結果,竟是趙匡胤帶來的“御駕親征”這則訊息。
李轂首先領會過來,倒抽一口涼氣道:“莫非聖上已改變主意,要在壽州城下打一場硬仗?究竟是什麼原因,使聖上竟然要行此下策?”
趙匡胤雙目異芒大盛,淡淡的道:“是因為一本書。”
“莫非是《武經七書》?”
趙匡胤卻不置可否,忽然道:“現在唐軍形勢如何?”
韓令坤道:“自從劉彥貞敗亡,皇甫暉、姚鳳已退守清流關,希圖借清流關之險惡,扼住我軍南下之咽喉。皇甫暉與劉彥貞不同,此人持重有法,軍紀嚴明,部隊齊整,士卒亦多樂為其驅策,可謂上下一心,我們想要拿下清流關,殊為不易。至於壽州劉仁贍,這廝堅壁清野、龜縮不出,異常堅忍,陛下若想強攻之,不花些大血本,恐怕是撓不到壽州癢處。”
趙匡胤沉吟片晌,忽然道:“聖上命我便宜行事,務求在最短時間內摧毀唐軍主力,今我請李大人分五千兵馬與我,就由趙某去清流關會一會皇甫暉。”
“什麼?”李轂臉色大變,失聲道,“五千兵馬?匡胤你莫不是瘋了不成?你可知如今皇甫暉、姚鳳會師一處,兵力已超過五萬,加之敵軍又扼險要,別說是區區五千,便就是盡起我部大軍,想要撼動清流關,也是勝算不多呀。”
趙匡胤道:“正因為清流關敵軍眾多,而且趙某又素來沒有什麼功名,所以敵軍看見只是我領了五千兵馬,必然會滋生輕敵之心,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