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6部分

雖說是以盛宣懷遞呈的請設銀行片中所請,可於李鴻章而言,其所看到的恐怕並非僅僅只是“銀行樞機所繫,現今舉辦新政、鐵路,造端宏大,非急建中國銀行,無以通華商氣脈,杜洋之挾持”。其看到的更深遠處,恐怕還是朝鮮統監府憑藉朝鮮銀行發行貨幣,代理債券,籌碼軍款的方便,當然在另一方面,建立銀行也是推行新政的必須。

“九督議政”表面上雖說讓地方擺脫的言官、中樞以及保守勢力的鉗制,可另一方面卻又割斷了各省之間的財政聯絡,而直隸三省的財政本就緊張,扣除每年一百五十萬兩往朝廷的解款之後,又要維持北洋陸水師,財政可謂是入不敷出,而總督衙門欲推行新政、大辦洋務更需要資金支援,窘迫的財政局面,使得李鴻章“不得不”仿效湖北設立禁菸局,以拓展稅源。另一方面整頓吏治,以為節源。

而新政的推行使得民間設廠的限制得已解除,在民族資本於天津一帶顯露生機之時,設立新工銀行,既能給總督衙門提供資金支援。解決衙門的財政危機,又有為民族企業提供信貸服務的,促進本地工商業發展,可謂是一舉多得。

也正如此,幾乎是在盛宣懷遞呈的請設銀行片的當天,早就深知銀行之重的李鴻章即同意並大力支援其創辦通商銀行。而其支援並沒只是存於口頭,單就是總督衙門將兩千六百萬洋款借餘存入銀行,但瞬間讓通商銀行的地位“顯赫”起來。

隨後總督衙門更是授予其各省公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