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其是否能夠繼續射擊。
“豪森內先生,制退復進機沒有任何問題。我看還可以再打上十發看看”
再打十發,那可就是快250發了
那邊的報告讓豪森內的心頭一緊,最終他還是點了點頭。作為一名火炮專家,他於克虜伯公司任職,只不過他的發明並不為公司所接受,甚至被公司視為不現實的,而深知這一技術將給火炮帶來革命性變化的他,為了推廣自己的技術,將這一技術賣給了德國的敵人法國人。這下可為他招來了麻煩。
因為這個時代的德國並不承認私人專利,只能以公司的名義申報。豪森內的制退復進機專利則以公司的名義申請的,他的擅自出售違反了德國專利法,因而險被判斷入獄,最終還是北洋公司代其支付多達5萬馬克罰金的情況下。其才免於牢獄之災,而作為回報,豪森內便來了東北,成為東三省兵工廠的火炮工程師。
豪森內的到來為東三省兵工廠帶來了德國最先進的火炮生產技術,同樣其發明的水壓氣體式制退復進機技術也被帶至東三省兵工廠,儘管豪森內發明的水壓氣體式制退復進機技術並不成熟,但在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進行試驗後,其卻正在一點點的成熟著。
“有了制退復進裝置的火炮叫做管退炮,這種炮架就叫做彈性炮架。彈性炮架最大的特點是。在火炮開炮的時候,火炮整體不再向後移動,強大的後坐力由這個彈性的炮架來承擔。透過制退復進機緩解巨大部分後坐力。直觀來說,在火炮開火的時候,火炮不動,只有炮管向後後座,然後再向前恢復原樣。”
在前往火炮靶場的路上,於馬車上給大帥進行起“火炮掃盲”來。此時他顯然忽視了一點正是大帥力主引進速射炮,甚至不惜拒絕生產架退炮。
“由於整個火炮不會出現移位。發射速度和精度得到非常大的提高,並使火炮的重量得以大幅度減輕。彈性炮架的採用緩和了增大火炮威力與提高機動性的矛盾,並使火炮的基本結構趨於完善。而現在豪內森工程師發明的這種水壓氣體制退復進機分制退和復進兩部分。制退機由制退管活塞及液體組成,制退管與炮身後端之連臂相連,火炮發射時,炮身帶動制退管後退,活塞一端之液體因受壓力,自漏口流至另一端,此時液體即發生一種抵抗力,以制止炮身後坐。
復進機系利用氣體吸收後坐力之一部分,待後坐結束時,被壓縮之氣體,因其伸張將後坐體推至原位。這樣,透過制退復進機這個中介,炮管和炮架實現了彈性連線,既有利於減輕火炮的重量,又為提高發射速度創造了條件。”
話聲微微一頓,提及射速時甚至有些得意的說道。
“之前最先進的管退火炮也就是我們參照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縮小口徑製成的75毫米速射炮,一般每分鐘發射3到4發就算非常不錯的了,而採用水壓氣體式制退復進機的野戰炮射速提高到每分鐘15發以上,這是近四倍的增長,如果與克虜伯行營炮每分2發的射速相比,就是提高了五倍……換句話說,一門新型75毫米野炮可以對付五門炮,而在精度上,由於無需每次炮擊以後,重新退回校對,可以參照之前的落彈點進行修正,它的精度大幅度提高,這是之前火炮絕對無法相比的。”
他的話讓唐浩然的腦海中不由的浮現出一門歷史名炮法國75小姐炮一種劃時代的陸軍野戰炮,可以說其一出現實即改變了戰爭,其採用的液壓式制退復進機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科學成果,解決了火炮的後座問題,大大提高了射速和精度。安裝了過制退復進機和沒有安裝的火炮相比,幾乎後者所不能正面對抗的在其發明以後,之前所有的野炮就全部過時了。
也正因如此,唐浩然才會堅持發展速射炮,海軍是如此,陸軍同樣也是如此,只不過早在3年前,阿姆斯特郎就發明了成熟的42英寸管退速射炮,而各國陸軍用速射炮的研發卻極為落後,依然是一色的架退炮,甚至管退炮不過只停留在想法的階段。
如果說後世給予了唐浩然什麼經驗。那恐怕就是對新技術的重視,他相信新技術的使用可以彌補中國在各個方面與列強的差距,在工業生產上是如此。在軍事上更是如此歷史上一次又一次的戰爭告訴唐浩然,誰抓住了技術變革的優勢,誰就有可能贏得戰爭。
現在聽說他們已經解決了速射炮的問題,唐浩然又豈會不高興,所以這才會興致勃勃的頂著風雪於半夜朝靶場上趕過來,隨著距離靶場越來越近,遠處已經可以隱約聽到隆隆的炮聲。
絢麗奪目的炮焰映亮了夜空。在那炮口噴吐的炮焰中,唐浩然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