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1部分

的聲響。有如雨點般的炮彈準確的落在軍營之中,在那劇烈的爆炸之中,突然,那石質的圍牆處卻突然被炸飛了。

“嘟……”

在山下兵營圍牆被炸開的同時,進攻的哨聲撕破凌晨時分灰白天空,從圍牆缺口源源不斷湧入軍營的是那些穿著白色偽裝服的先遣隊官兵。

“繳槍不殺!繳槍不殺!”

密集的槍聲、爆炸聲之中中,先遣部隊的官兵們用生硬的俄語發出一陣陣的吼聲,在那些被突如其來的攻擊打的暈頭轉向的俄國士兵們,則大都是驚恐的看著那些如惡狼般撲來敵人,面對槍口打來的子彈以及捅來的刺刀,在他們本能的選擇抵抗或者逃跑的的時候,腦海中卻仍然瀰漫著一個問題——他們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第200章 激戰(上)

凌晨響起槍聲及炮聲,直到太陽出來時仍未停止,反倒是越發激烈起來。

在冰結的綏芬河江上,數以千百計的官兵扛著步槍,越過冰凍的河面,那遠處傳來的炮聲似乎對於他們而言並沒有多少影響,就在他們身後,在江的另一邊,一門門75毫米野戰速射炮,不斷的朝著數公里外的目標揮灑著炮彈。

置身於海拔只有一百多米高的山頂上,第十二混成旅旅長張懷芝用望遠鏡觀察著戰局,與其它部隊是沿鐵路推進不同,他所率領的第十二混成旅是翻越幾十公里山中,一路向東,幾乎呈一條直線往海參崴推進,這一路上走的是山間的小路,翻的是被冰雪覆蓋的山嶺。

不過,儘管如此,他並沒有耽誤時間,正如多次參謀旅行後作出的判斷一樣,在越過綏芬河之前,都不會遭到俄軍的抵抗,相比於俄國人沿鐵路線於雙城子等地設立要塞之不同,其完全忽視了西翼山的防禦,在俄國人看來,大山和茂密的原始森林會阻擋大部隊的進攻。

是的,大部隊不能進攻,但透過一個混成旅還是沒有問題的!

作為出自武備學堂的64名官長中的一員,張懷芝並不是一個擅長打硬仗的角色,實際上在早在“壬辰之戰”時,作為一營長官的他,也沒有多麼出色的表現,之以能夠晉升為旅主官,更多的是憑藉資歷——當年於天津便投奔了大帥。

也正因如此,他才會獲得這個直插俄國人軟肋的任務——他的那些老朋友、老夥計,總會給予他一些照顧。他們非常清楚。大規模動員之後。勢必會有大規模的裁撤。到時候,與戰時是否有出色表現,勢必將關係到大家的未來前程,這個時候自然會在心理上偏向於朋友。

也正因如此,張懷芝才會看重這次任務,作為軍中的老人,他自然知道於大帥的手下,靠迎逢拍馬不僅不可能獲得晉升。反倒有可能被趕出行伍,想晉升只能靠真本事,而這是他最後的機會。

因為旅司令部的人本就不多,加之所有人都被派到各部隊傳達命令去了,在張懷芝的身邊,就只有一個少校參謀李純,兩個傳令兵和一電話兵。

戰鬥的愈繼續下去,張懷芝的神情就愈顯焦灼,在早在三個小時前,第二十三團便向俄軍發起了進攻。儘管俄軍的防禦部署的非常倉促——他們只有幾個小時的時間部署陣地,但是俄軍的兵力卻兩倍於他。並且在塔夫裡昌卡還有海岸炮臺作掩護,所以一直到現在,直到中午,進攻還沒有奏效。

從望遠鏡中,張懷芝可以看到,儘管俄軍的炮兵早已經被壓制了下去,幾乎完全沒有響動了,加之其戰壕也被破壞的極很厲害,可是戰士們不但不能接近敵軍陣地,反而在全線上還稍微向後退卻了,並開始倉促的於冰雪中構建工事,以阻擋俄軍的步槍火力。

在另一邊,俄軍的炮臺又憑著遠端海岸的重炮的優勢,不斷的將炮彈打到進攻部隊頭頂上,幸好俄軍的海岸重炮不多,且射速極慢,可即使如此對於進攻部隊而言,也是一個障礙。

“該死的,難不成自己就拿不下這個塔夫裡昌卡嗎?”。

就在這時,一個通訊兵跑了過來,把一封報告遞給張懷芝。

“誰的報告?”

張懷芝的眉頭微微一皺,紙面的報告往往不是什麼好訊息,這是為了避免訊息從電話中洩露。

“是炮團長官的!”

在通訊兵的話中,張懷芝急不可耐的折開信封,只是略微掃視一眼,他的臉上立即呈現出一副凝重之色。

“長官?”

“各炮連只剩下最低限度的炮彈了,要求立即補充彈藥!”

張懷芝的話聲顯得有些低沉。

“長官,恐怕到天黑之前都不可能,咱們的炮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