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大雨,瞧著村外綠色的麥浪,看著那在風雨中隨風起伏的麥浪層層,吳滿屯不禁唸叨著技術員有說法,村子裡用的種子都是農業公司提供的新式種子。說是畝產能達到四五百斤,一畝頂過去三畝多地。
雖說都是關內移民的興旺村,沒和幾個老人,可也都是打小就開始幹農活的人,畝產五百斤……麥秸收得比這還多!在幾乎所有人看來,這都不可能。像天書似的。
可,真的不可能嗎?
想到這,他又朝著離家不遠的穀倉看去,興旺村家家戶戶都有這樣的一樣穀倉——牲畜住在穀倉地面,上面一層存放草料和穀子。據說這是和洋人學的,也確實方便,尤其是那馬口鐵的谷桶,穀子裝進去連老鼠都進不去。
和村子裡的其它人家一樣,吳滿屯的穀倉下面也養著牲畜,除了那頭洋式的重馬之外,還有十隻綿羊,那是農業公司從草原上換來的,過去大傢伙只知道,養羊是為了吃肉,頂多還能再賣張皮子,可誰曾想,現在連毛都能賣,甚至往後靠賣羊毛就夠一家人吃用的。
村子裡與外頭不一樣,規矩多,就是養個羊,也和養馬似的,也有這樣那樣的限制,羊都從草原上換來的綿羊都是母羊,如果是公的,就要先煽掉,和養馬去勢一樣,說是為了避免影響良種培育。
良種培育,這個詞兒聽著新鮮,按照技術員的說法,只要育上三代羊,到時候羊毛就越產越多,質量產量最終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