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神宗朝初年訂立的開邊熙河、奪取橫山的兩大戰略基本實現。

接下來要做的只是如何鞏固這兩塊根據地。

對於經營橫山地區,種諤向趙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為應在夏州、烏延、興州、鹽州各戰略要地築建要塞,逐步蠶食西夏人。

趙頊對這個建議很感興趣,既然一口吃不下西夏這個胖子,那逐步蠶食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皇帝派專人到西北考察,那個人叫徐禧,職務是給事中,官不大(正四品),權不小,是皇帝青睞的革新派代表和心腹內臣。

徐禧考察回去後,朝廷很快批准了在西北橫山地區建立軍事要塞的專案。但拿到專案建設批准書後,種諤以為自己眼睛花了——自己當初的建議是在夏州、烏延、興州等地築堡建寨,怎麼一下變成了只建一個大型邊塞永樂城了?

徐禧說多處築城太麻煩,不如就在銀、夏、宥三州交界的永樂川修一大堡,成為橫山北宋軍隊的基地。

種愕說要建也不能選址永樂川,此處無水源。

徐禧說那還不簡單,附近有水。

種諤兵遇到秀才(其實徐禧也不是科考出身,北宋文臣雲集,不知道神宗皇帝身邊怎麼蹦出個這號人物來),怎麼也說不清了,他的抗議無效,就把眼光放到了時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的沈括身上——這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北宋第一科學達人不會不知道永樂川建堡的種種致命傷,尤其是水源。

但沈括沉默了,無數事實證明,這位科學巨人只不過是政治上的小人與侏儒。面對強權,他唯一會做的就是沉默,而他開口只會做一件事——向人背後捅刀子(這點蘇東坡同志深有體會)。

工程熱火朝天地進行著,十萬民夫只用三十天的時間就完成了這個浩大的工程。工程完了,西夏人也來了,三十萬大軍將三萬鄜延軍和十萬民夫圍困在永樂城,切斷了水源,李憲、沈括派兵解圍無效,城中渴死者遠比戰死者多。徐禧戰死,城破,西夏人進行了屠城,十三萬永樂城軍民無一倖免。

種諤這時候幹什麼去了?從修建永樂城開始,他對徐沈等人就一直持非暴力不合作態度,被徐禧打發去守延州了。據史載,趙頊接到永樂城被圍的訊息後,急令西北各路軍飛馳救援永樂城,而離永樂城很近的種諤卻拒不執行命令。

種諤還能執行軍令嗎?他的種家軍大部分主力都被徐沈二人帶走築守永樂城,延州城只留下了幾個老弱殘兵,支援只不過意味著延州城成為党項人的下酒菜。種諤是天生的現實主義者,他寧願被朝廷治罪也不願意中党項人下懷,所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延州城樓看著他父子二人苦心經營的鄜延軍團在永樂城灰飛煙滅。

永樂城之敗對神宗皇帝趙頊的打擊遠遠超過元豐西征,他的富國強兵夢從此破碎,人也變得意志消沉,厭倦兵事。

當然,永樂之敗的相關人等,趙頊還是要處理的,沈括被貶為均州團練副使,還有那位拒不執行救援任務的種諤。

貼身內侍平靜地告訴他,種諤死了。

怎麼死的?當然是氣死的。

種諤的死法並不獨有,他父親生前的親密戰友,北宋第一名將狄青也是這麼死的,史書上記載那叫疽發(不過一個是疽發髭卒,一個是疽發背卒)。

而種諤比狄青多活了八歲——五十七歲。

種諤在西北的戰績並不比父親遜色,但後來的史書對他的評價卻不高,一個關鍵性的評定是說他“擅開邊釁”。至於他辛辛苦苦掙下來的幾座西北邊城,他死後沒多久哲宗上臺,以司馬光為首的元祐黨人得勢,於是就哭著喊著把米脂等寨送還給友邦西夏人(結果是馬屁沒拍成拍到馬腿上,那幾年又被党項人狠狠揍了幾頓)。

種諤子種朴子承父業,同樣活躍在西北戰場上,與郭成一起指揮了北宋末對西夏最輝煌的勝利——平夏之戰,後來在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與吐蕃人的戰鬥中戰死西北。

第三代種家軍的領軍人物是種諤的兩個侄子种師道與种師中,《水滸》中說老種經略與小種經略是父子關係,大錯特錯。種家做過經略的只有種諤與种師道、种師中,種諤與師道、師中是叔侄關係,並非父子,種諤也沒能活到宣和時期。當時的老種經略應指种師道,師道曾任涇原路經略安撫使;小種經略應指种師中,師中曾任環慶路經略安撫使。老小種經略二人為兄弟。

後來金人入侵,兄弟二人成為了北宋帝國的擎天巨柱,為拯救這個帝國奉獻了自己最後的熱血(种師道、种師中事蹟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