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部分

座城門中最氣派的一座。

由南薰門往北,穿過內城的朱雀門,直達皇城的宣德門,縱列著一條筆直而寬大的街道,便叫作“御街”,這條街也是整個汴京城的中軸線。

令石韋驚歎的不僅御街的氣派與繁華,更是其寬度,這可能是他所見過最寬的街道。

石韋目測估算,這條御街全長有七八里,最窄處寬度也至少有三百多米,實可謂古今中外罕見的特大型號街道。

這御街的中心又名叫作“御道”,只有皇帝的車駕才能行走,御道的左右兩側各有一條用磚石排砌的御溝,溝裡植種著蓮荷中,溝岸邊交錯栽種著桃、李、杏等樹木。

御溝之外,則安裝著一排紅漆欄杆,劃出了左右兩條人行車馬道,又叫作御廊,供普通官民通行。

御廊的邊上,便是臨街的店鋪、民居以及有關的官署。

石韋選中的這間宅第位於御街中段,這一段自朱雀門北,直到州橋的御街,是整個東京城裡最熱鬧的商業街區之一。

石韋沿路經過,聽著曹琮指點各色出名店鋪,什麼車家炭店、李家香鋪、王樓酒店、曹婆婆肉餅店,看得他是眼花繚亂。

最出名的當屬州橋一帶,那副著名的《清明上河圖》,所繪的就是州橋兩岸的繁華景緻,石韋這回終於看到了真實的場景,隱約竟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此間如此繁華,房價自然也是不菲,除了本就居住在這裡的本地人外,似他這種非官非富的外鄉人,想要在這裡買一間宅子自然是頗為不易。

不過石韋卻最終還是選擇了在這裡安家。

一來是因為家裡女眷多,女人們都喜歡熱鬧,二來他將來若是再開起醫館,這裡人流多,做生意也方便許多。

至於錢的問題,石韋倒是不愁。

他去往金陵之前,原本就已小有收入,後來治好了寧國夫人的病,又教習小周後瑜伽,前後受了小周後不少厚賞,別看他表面不起眼,實際上卻已是名符其實的“腰纏萬貫”之人。

幫著石韋選中宅院之後,曹琮便講要回去看望父親曹彬,改天再來登門為他賀喬遷之喜。

拜別曹琮後,石韋便僱了車馬,將客棧中的家眷們都接來了新宅。

眼下熊青黛雖與自己有了肌膚之親,但因尚未過門,名義上是算不上他石家的人,故是石韋便將熊家兄妹安排在了西廂。

至於潘紫蘇就更不用說,雖說潘佑已將她給了自己,但她對潘紫蘇最多也就牽了牽手而已,名不正言不順的,潘紫蘇一進新宅,便主動要求住往東廂。

中間的幾間主房,石韋便分給了自己和師孃,至於丁老漢和丁香祖孫倆,一個管家,一個通房丫環,到底是下人的身份,也只能搬往了後院偏房。

這新宅子比之金陵的舊宅大了一倍有餘,又添了幾口人,打理這麼大的一個家,石韋自不能再光憑師孃來操持,他便又請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