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5部分

言語有所掩飾,臉頰亦有幾分紅暈,顯然她所指的,乃是方才石韋撕扒楊延琪衣衫之事。

“哪樣?”石韋假作不知,裝起了糊塗。

“就是……就是你撕剝她衣裳的事。”潘紫蘇紅著臉問道。

“原來你是說那件事啊。”石韋作恍然大悟之狀,隨口道:“方才是那楊小姐身子癢,我幫她撓一撓而已。”

石韋順口編了一個頗為荒誕的理由,潘紫蘇一愣,竟是不知如何來回應。

石韋趁著潘紫蘇遲疑之際,趕緊打起哈欠,裝著乏困的樣子藉口而去。

潘紫蘇看著那遠去的背影,又看看院中喝茶的楊延琪,眉色暗皺,口中喃喃道:“原來又是你沾花惹草……”

…………………………………………………………

遷都之事既定,原本形勢緊張的朝廷上下,很快便恢復了表面的平靜。

不覺冬去春來,開春之後,天子與朝廷又移回了東京汴梁。

正如石韋所料,移駕汴京後不久,趙匡胤便下令從江南大量的運調糧草,攻滅北漢割據政權之事,也很快被提上了議程。

經過了多年的打擊,如今的北漢,全**民加起來不足十萬,所據之地,也僅剩都城太原附近的幾個州,用苟延殘喘來形容都顯得有些保守。

如此弱小一國,之所以能殘存至今,無非是依靠著遼國的庇護而已。

大宋要滅北漢,遼國絕對是繞不過的一道坎。

入夏之後,趙匡胤正式委任石韋為使臣,出使遼國。

石韋所負的使命很簡單,通知遼國大宋將滅漢,警告遼國不要輕舉妄動,否則後果自負。

在石韋的印象中,宋朝一直是被遼國欺壓,而今,自己卻奉命前往警告威脅契丹人,這份使命,讓石韋對身為大宋子民,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榮耀感。

石韋喜歡這個差事,領旨之後,便在熊青葉等一行禁軍的護送上,由汴京而北上,經由雄州去往遼境。

事實證明,這一趟的出使,並非石韋預想的那樣,是一次威風凌凌的出使。

光是那路途之苦,就令石韋飽受其苦。

遼國仿中原,設有五京,其中以上京為首都,其餘四京為陪都。

不過,遼國的政治核心卻不在首都,而在捺缽。

所謂的捺缽,即是行宮的意思。

契丹人為遊牧民族,素來轉徒不定、車馬為家,皇帝必四時巡狩,故而一切的重大決策,均在捺缽隨時決定。

而今時已入夏,遼帝的行帳已轉至黑山,這個地方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右旗西北之地,距離汴京有數千裡之遙。

而且,遼國經濟不如大宋發達,又自恃有馬,故而道路等交通設施的建設,更是十分落後。

故石韋經過幽州地區後,便不得不轉為騎馬,一路翻山越嶺的進入草原,經過了半個多月的辛苦,方才抵達了黑山。

時日黃昏,翻過一座草丘,石韋終於看到了遼人的行帳所在。

遠遠望去,便見一座大山巍然而立,氣象宏偉,一條大河嘩嘩水響,從山旁奔流而南。

山坡之下,旌旗招展,一片大草原上密密層層的到處都是營帳,成千上萬的騎兵步卒,圍住了中間的一大片空地,空地的中央,則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