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親侄女兒,聘二房的不聘大房的,總不至開罪了三房吧,咱們丫頭的親事也還可再提,若是像你說的,那張夫人看待咱們丫頭十分不錯,可不是一件大喜事嗎?”
馮夫人比之正主也更喜歡這位舉止嫻靜和婉的,見自家老爺見識高妙又善變通,十分服氣,只道:“那我這就打發崔大姑去說?”
馮大人一揮手:“不忙,著人再去打聽打聽這二房是個什麼情形。”
馮家新落戶,也沒有本地的三親六眷可互通訊息,不過是放出府裡的老媽子去張家鄰里打探打探。
老媽子能打探出什麼來?晚上回稟,不過將些陳穀子爛芝麻的家長裡短絮絮叨叨的報給自家老爺、夫人知道,馮大人用分析軍情的法子將這些柴米油鹽的芥子之事提煉了一番,最後得出結論,劣勢是,張家三個房頭大房有財,三房有勢,二房卻是個不濟事的;好處是,其餘兩房倒似乎是十分肯看顧二房,二房兩位沒孃的嫡生姑娘也是自小養在大房身邊照拂,況且又有一件意外之喜——二房庶出的長女嫁的原來就是本府的通判大人朱達醉。
馮老爺同夫人秉燭加減一番,只覺此事大有可為,翌日一早到官署點了卯,就轉悠著去了南衙尋朱通判套話。
朱達醉與他不過是點頭之交,見他來訪,知無事不登三寶殿,將他引到簽押房就坐,恭維了兩句便只端了茶喝,等他開口。
馮大人脾氣有些直來直去,從西北調防回來以後,自己也深覺同本地官場有些格格不入,雖然刻意按捺了許多,與一肚子彎彎繞的文人卻沒法比,只坐了一會兒就試探道:“聽說朱大人今年新娶了張英張侍郎的侄女兒?我過後才得了信,也沒來得及討杯水酒喝。”
這朱達醉渾身的機竅,聽他一提話頭,知道今兒這話怕是就要著落在張侍郎三個字上頭,左不過或是巴結或是請託,他倒要看看有什麼好處,聞言就笑道:“哪裡哪裡,大人才剛赴任,小弟不過是續絃,便不曾冒昧下帖子。”
馮大人道:“原該知會我一聲的,張英大人回籍丁憂,我一直想要前去拜會,只恨沒人引薦,若當日知道,興許能有幸見一見。”
朱達醉一聽果然是這麼回事,就端出一副張家至親的面孔來,徐徐道:“族叔為人淡泊,從不在乎這些虛禮,況且又是丁憂,向來不大見外客,閒時只叫了我們這些親近子侄過去,稍事教導兩句罷了。”
這馮汝仁最想有人閒來教導提攜一番,聽了這話,心熱的火炭一般,盤問個不住。
朱達醉倒也喜歡跟旁人亮一亮與張侍郎家有親,如此也不嫌費口舌,直把自己說的不像是張侍郎的侄女婿,倒像是他親兒一般。
馮汝仁一聽張侍郎肯這麼關照侄兒女婿,立時將最後一點猶疑也拋卻了,又思量著這朱通判娶的那個不過是丫頭養的,我們求的這個乃是二房嫡生,直覺比他還要高貴些,神魂顛倒的回了府,跟夫人商量了一番,就使人去請了崔大姑來,叫她去張家提親,求昨日見的那個二房的姑娘。
崔大姑聽了,雖有準備,一張嘴也是半晌沒合上,心裡暗暗叫苦怎麼讓她攤上這麼個事,好半天支吾著推脫道:“那姑娘雖養在大房,說親這麼大的事,想來還是要跟她親爹去說才作準,我跟張家二房卻沒什麼交接,只怕人家不肯給這個臉兒,況且既是正經提親,請官媒去才鄭重吧。”
馮汝仁聽了點了點頭,心想也是這個理,何況,那張家二房只怕還不知道馮家是誰,頭一回去以說合,還是得找個有份量的才好,最好是給他們家做過親的。
崔大姑見馮大人點了點頭不由鬆了口氣,見無事了就要出去,走到門口,心想這樣還是不行,又回頭勸道:“我提的那位,貴府既然沒相上,再尋別家也就是了,這麼辦,只怕不大好吧?”
馮汝仁聽了心說都是張侍郎的侄女,娶哪一個,毅兒到時都是張侍郎的侄女婿,大房養的姑娘不成,總不能硬讓我們委屈兒子吧,有什麼不好的?也不同崔大姑廢話,立時又把腦子用在選個什麼樣的媒人去說親上頭了,想著想著,還真叫他想到了個面子夠大的媒人,立時一拍大腿,起身就往外走去。
崔大姑見這位老爺聽了她的話風風火火的出了門,也不知是個什麼意思,一時只覺心裡有些不託底。
朱達醉正在簽押房裡同清客閒話,一時見馮汝仁又回了來,忙迎了出去,心裡奇怪這人想幹什麼,方才來了就事無鉅細的盤問他同張家的關係,他只道這人要讓他幫著牽線疏通關係,想著有一筆大財進賬,就耐著性子陪他閒扯了半日,誰知他問完拍拍屁股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