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部分

田解領兵二十萬,屯在歷下,準備迎戰韓信。

正在這個時候酈食其來了。

齊王田廣接見了酈生。

酈食其開始勸降說道:請問大王,如今楚漢相持,大王覺得誰會奪取天下?

齊王答道:不知道。

酈生又說:您作為齊國的君主,連天下局勢都不知道,怎麼能保全齊國?這就是我今天來的目的,我來告訴您現在天下的形勢。

齊王心想你就掰吧。

酈生微笑,他就是來掰的。

酈生開始掰:漢王與項王一同攻秦,按原先的約定,得關中本來就該是我們漢王。

可項羽竟然背棄盟約。這個已經失德。再來看項羽這個人生性殘暴,每拔城必屠城。他雖然表面溫文爾雅,但骨子裡卻十分吝嗇,手下人有建立功勳的,他小氣捨不得封賞。現在他身邊的人大多與他離心背德。您覺得這樣的人最終能成大器嗎?

再來看我們漢王就不同了。首先漢王站在大義名分上,打著為義帝報仇的旗號討伐項羽。這就是以正義攻打邪惡,您什麼時候聽說過有邪惡戰勝正義的例子嗎?再看我們漢王對人,漢王對人從來是賞罰分明,手下人都圍繞在周圍甘願為漢王效死命。現在已經是天下歸心,各路豪傑皆為所用。這才是成就大器的氣度風範和實力啊。

現在的狀況您也看見了,項羽開始吃癟,他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我們漢王得取天下那是早晚的事。您作為齊國的君主,當然要為齊國的將來考慮,和漢王結盟,齊國才能長治久安。否則,齊國就有滅亡的危險。

酈生的利舌攻勢再一次大獲全勝。田廣和相國田橫商量之後,決定投漢。

既然大家已經結盟交好,那麼仗自然就不用打了。之前駐守的軍隊撤回來,諸將們樂得輕鬆,田廣和酈生每天喝酒聯絡感情,齊國上下一片歡喜。

這邊已經談好條件,可韓信那邊不知道啊。他徵集了十萬人馬,和步將曹參、騎將灌嬰依舊往齊地進發。

等到快到齊國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酈生已經把事情辦妥了。

看樣子仗是不用打了,韓信就想撤軍。這時候蒯通先生阻止了他。

這是蒯通先生第二次登上歷史舞臺,第一次是在勸說范陽縣令,幫助武臣平定趙地的時候。此人的風采不必多說,這又是一位可以口舌殺人的厲害角色。

蒯通提醒韓信兩點,一、不能撤軍;二、必須攻齊。

不能撤軍是因為漢王下令韓信攻齊,沒有下令撤軍。韓信不經請示就撤軍的話,有違抗軍令的嫌疑,這是個敏感問題,罪名可大可小。

必須攻齊,原因有兩個,一是酈生只靠口舌就勸降齊國歸漢,這麼容易就拿下頭功,那韓信算什麼?只能是笑柄。二就狠了,蒯通提醒韓信,正是因為酈生已經降齊,齊國的防備一定鬆懈,這時候攻齊必定不費吹灰之力。

經過蒯通的分析,擺在韓信面前的問題已經十分明朗。

問題相當簡單,

選擇A撤軍,違抗命令被罰,同時被天下笑大將軍比不上個儒生;

選擇B攻齊,事半功倍,獨佔頭功,名揚天下。

韓信理所當然選擇了B。

這是個毫無懸念的選擇。人性自私。

但這個貌似不用選的選擇題裡,有個被謀略家蒯通、被利慾薰心的韓信忽略的問題。

發動一場本來可以避免的戰爭,齊國、漢軍這兩邊白流的鮮血該怎麼算?

爭霸必不可少流血犧牲,但知道我們可以在能力所及之下,將傷害降到最低。

韓信沒有這麼做,或許他被謀略家蒯通的話蠱惑了。

但錯就是錯,韓信的手上已經沾了齊國二十萬將士的血,這些血本來可以不必流的。同時牽連的還有酈食其一條性命。

事情發展果然如蒯通料想的那樣,齊軍全不設防,被韓信一攻即破。二十萬大軍大敗,大將田解被陣斬,華無傷被灌嬰生擒。

韓信破了齊軍,立刻命令攻打臨淄城。

訊息傳到時,田廣、田橫和酈生正在城中喝酒慶祝。

突然聽人報告說:韓信已經打到城門外了,大家都詫異:開玩笑吧!

最尷尬的是酈生,被田廣、田橫的目光看得全身發毛。老先生心裡叫苦,心想這次被韓信害死了。

但他素來有狂生的名號,這時候酒也喝得有點多,反而坦然下來,他知道今日難逃此劫,索性坦然赴死吧。

田廣、田橫一直盯著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