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諸侯滅無道秦呢?”
這話一出口,劉季腳也不洗了,跳起來破口大罵道:“豎儒!天下苦秦久矣,諸侯都在攻秦,什麼叫幫助秦滅諸侯?!”
在古文中常常可以看到這兩個字“豎儒”,現在的人已經感覺不到這兩個字罵人的分量。需要強調的是,“豎”這個字是用來形容物的狀態,不是用來形容人的狀態。劉季的話換現在的話說就是,“你像個沒腦子的木頭一樣戳在那兒,現在各路諸侯都在攻打無道的秦王朝的軍隊,我劉季怎麼會幫助秦王朝攻打諸侯呢?”
劉季這話一點不錯,問這話的人是沒腦子,該罵,也罵得好。
酈先生是不是沒腦子?不是。酈先生說了第二句話:“必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不宜踞見長者。”“踞”在古文中的意思是:蹲。酈先生的這句話說到了劉邦的心裡了。也就是酈先生對劉邦的評價的第二個方面:有大略。有大略的人怎麼可以這樣對待長者呢?我60多歲了,你這樣誰會來投奔你?怎麼能夠成大事?
劉邦聽了這話立刻就不洗了,把腳從腳盆裡拔出來,整理衣服,請酈食其上座,拜謝。這次按足了規矩禮節做。
兩個人開始交談,談話的結果,劉季大喜,堅決要請酈先生吃飯。
在飯桌上劉季問出了一句很重要的話:“計將安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該怎麼辦呢?”請大家牢記這句話,它連同“汝之奈何”成為劉季日後昇華成漢高祖劉邦的最重要因素。這真是個不恥下問的人啊。
酈先生知道重點來了,這時候他不再打心理戰,而是直言不諱地向劉季指出了日後的發展方向,他說:“您把烏合之眾,散亂之兵收集起來,總共也不滿一萬人,如果以此來直接和強秦對抗的話,那就是人們所常說的探虎口。陳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通八達,城裡又有很多存糧。我和陳留的縣令很是要好,請您派我到他那裡去一趟,讓他向您來投降。他若是不聽從的話,您再發兵攻城,我在城內又可以作為內應。”
劉季聽從了酈食其的話,派他去陳留,自己帶兵緊隨其後一舉攻下陳留,賜酈食其廣野君的稱號。
攻取陳留對劉季攻秦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有了陳留就意味著長距離征戰有了一個休養生息的據點,可攻可守,之後他又招募兵士,軍隊擴充到幾萬人,一時軍勢大振。
破宛城
在走到開封時,劉季的軍隊遭遇秦將楊熊,他與楊熊前後在白馬、曲懂,打敗了楊熊。敗將楊熊逃去滎陽。胡亥知道這個訊息,就命人將楊熊斬首示眾。這下秦軍接連敗退的訊息再也瞞不住,正是因為這個導火索讓趙高這顆定時炸彈徹底引爆。
劉季繼續向西進軍,在走到魏國故地,一個叫潁川的地方時,他和一位故人重逢了。這次意外的重逢讓他接下來的西進攻秦之路走得再無坎坷。
這個故人就是張良。
前面說過,在劉季剛起兵那會兒,打算去投靠秦嘉,和張良的偶遇打消了他這個錯誤的念頭,之後二人就暫別了。
分開的這段時間裡,張良帶著自己的千八號人隨韓王成去攻打韓地。打了十幾座城池後,項梁戰死全國的戰勢陡轉,秦軍趁機反撲,張良打下的城池又被奪去,只好帶著部隊在潁川一帶遊蕩。
兩個人意外重逢都很高興,張良就把自己得韓地又失韓地的事情跟劉季說了。
劉季很仗義,立刻表示:兄弟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二人聯手又將失去的韓地盡數奪回。劉季命韓王成留守陽翟,帶著張良繼續去攻打南陽。
南陽郡守率兵迎戰,結果大敗,殘兵逃入宛城堅守不出。
劉季抱著搶佔時間第一個入關中的大方針,採取“打不贏就換條路走”的老辦法打算放棄宛城,繞道西進。
軍隊已經走過宛城十多里,張良越想越不對,果斷地說:“沛公,我們必須停下,往回走,宛城一定要拿下。”
他的理由:儘快入關固然重要,但現在距離關中還有很多關卡城池,秦軍的實力還在。如果這些城池的秦軍據死力守,我們一時攻不下,而宛城的秦軍又和前面城池來個前後夾擊,那麼我們進不得退不得,就完蛋了。
張良的理由簡單來說一句話:想要繼續往前打,必須保證無後顧之憂。
劉季立刻採用了張良的建議。
當天晚上劉季軍趁著夜色走小路悄悄折回宛城,到宛城時,天還沒亮。劉邦讓人把新制的戰旗掛起來,等到天快亮的時候,下令將宛城圍了個裡外三層。
可憐的南陽郡守,昨天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