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去撿了鞋子來。
誰知道那位更過分了,腳一伸,大喊:給老子穿上吧!
大概是氣糊塗了,張良反而不覺得如何火大。已經跑下去撿鞋了,就給你穿上又何妨。於是年輕的張良就跪著替他把鞋子穿上。老人家這才露出一絲笑容,離去了。
張良不可置信地看這位的背影,忍不住在想,我這是在做夢吧。怎麼遇這樣古怪的老頭。
正想著,老人家又回來了,說,孺子可教,五天後黎明時分,跟我在這裡相會。
張良點點頭,不覺跪下,恭敬回答說:遵命。
看著老人終於真的離去,張良的嘴角才浮現出一絲詭異的微笑。
哼!世外高人又如何,還不是被我三兩下套牢。扔次鞋算什麼,十次也撿!
五日後的拂曉,張良應時赴約。不想老人早等在那裡,並對他遲到非常生氣,跟老人家約會,居然遲到,太沒有禮貌了,五天後早點來。
張良無奈,你又來!
又五日後,雞才打鳴,張良就去赴約,無奈老人又早到,依舊一番訓斥再約五日後。
張良嘆氣,我早就知你是世外高人了,就不知你還要考驗多久!
再五日後,張良半夜赴約,老人終於晚到。這回老人家開心了,年輕人,這樣才對啊。
接著,終於來到張良期盼已久的環節。老人拿出一部書,說:“此乃‘帝師’速成秘籍。你仔細研讀十年後必能發跡。小夥子,十三年後你到濟北見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
世外高人就是高人,老人家說完就閃人。從此杳如黃鶴不見蹤影。至於十三年後之約也成遙遙。
而張良得到的這本書則是《太公兵法》。
《太公兵法》又稱《太公六韜》、《六韜》,傳聞為周朝姜尚(姜太公)所作,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今本《六韜》共分六卷。分為:
文韜——論治國用人的韜略;
武韜——講用兵的韜略;
龍韜——論軍事組織;
虎韜——論戰爭環境以及武器與佈陣;
豹韜——論戰術;
犬韜——論軍隊的指揮訓練。
由此六韜囊括大觀看,學成此書可為帝師,此言非虛啊。
張良得此奇書日夜誦讀研習,這一讀又是好多年。
直到十年後,陳勝造反了,張良也立刻響應號召,聚集了一百多名青年。他深知自己勢單力孤,必須找人依附,於是也將目光瞄準了秦嘉,打算奔赴留縣前去投奔,在路上他邂逅了劉季。
這一年,張良40歲左右。此時的張良一洗年少時的衝動彪悍,昔日銳氣鋒芒已經化作智者謀者深沉內斂。幾乎是第一眼,張良就看出劉季頗不簡單,此人相貌奇特(很怪),氣度不凡(很痞)。
人和人的相遇有時候說起來真是很神奇。
在張良驚歎劉季相貌的時候。對面的劉季也在打量著他。
這傢伙怎麼長得像個娘們!這就是劉季對張良的第一印象。劉季這個人,素來討厭官吏看不起儒生,他覺得儒生又酸又腐,滿口禮義卻又經常背信棄義。這種看法沒有什麼原因可談,幾乎是性格中的定式。
面前的張良符合劉季討厭的一切外貌典範。張良文弱書生,且貌似女子婦人,長相相當柔弱。
可怪就怪在,初見這麼一個本該極度厭惡的人,劉季的心中卻絲毫不覺得討厭。相反,他對張良比較感興趣。兩人對視片刻,既然不討厭那就攀談攀談吧。搭訕這樣的事對劉季那是駕輕就熟,交談之下雙方對彼此的情況都有了個大致的瞭解。
“兄弟,你這是要去哪裡?”寒暄完畢,張良先問。
“哦,去找秦嘉,打算借兵報仇。”劉季回答。
“哦……”張良陷入沉思,原來對方和自己想的一樣。但這裡是有區別的,張良響應造反卻只得一百多人,而看看對面劉季身後的煙塵滾滾,人數粗略估計不下五千。這個規模的部隊,說大不大,說小卻也不小了,只要運用得當,滾大雪球並非難事。
思量片刻,張良很快拿定主意說:“有點唐突了,但我有個建議,不知道你聽不聽?”
“哦,”一聽這話,劉邦的態度立刻恭敬了不少,站直身體,道,“請講!”
“求人不如求自己。公擁兵數千餘,可先取一城駐軍,招兵買馬以圖後計。”
“好主意,那該怎麼辦呢?”言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