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9部分

觀念,也徒嘆無奈而已,並沒有反駁的根據,只能苦惱著。

不過情況的轉變在八月初十的這一天有了眉目終於有人站出來為他們說話了!這日早朝,那些御史們依然在說著天災**的觀點,這次官家趙曙並沒有生氣,而是微笑著聽他們說完,最後也不反駁,而是示意讓人送上了好幾本卷子,一一遞到了這些朝廷官員的手上,之後讓他們好好看一遍。接著宣佈退朝了,留下一幫子莫名其妙的官員。

這些官員奇怪地盯著手上的卷子,定睛一看,卻是最新一期的《文藝》雜誌,還沒有上市,因為朝廷的關係,先行送了上來,如今卻讓官家當朝拿上臺面來。不禁奇怪了,這次上面刊行的又是什麼呢?

第一百○四章 升官

這一期《文藝》雜誌的前半部分依然是參知政事歐陽修的史記,只是普通的傳記而已,沒有什麼特別出奇的地方,那麼官家要眾官員仔細看一次的當然不可能是這些文章。接下來再看下去,卻是一篇名為《自然論》的文章,有點意思了,定睛一看,作者的署名還是新科士子沈歡。

正是沈歡!他再也不能容忍這些御史們放狗屁一般在那裡叫囂了。本來他是不打算理會的,畢竟這個時代的觀念都是如此,說太多估計沒多大意思。不過這些御史們好像把“天人感應”的理論宣揚得過癮了,也過頭了,使得整個朝廷都充斥著這些聲音,連歐陽修等人都不敢反駁。在官場上,沈歡是打著“各家自掃門前雪”宗旨的,本不該出頭,奈何這些御使們太過興奮,彈劾名單中司馬光也赫然在列!為了司馬光的前途著想………當然,也為了自己的將來,他該站出來說話了!

因此趁新版《文藝》即將刊行之際,運用各種學識,草成一篇《自然論》,當作為這個時代的文人講一講自然科普知識。在這篇文章裡,他言辭激烈,雄辯有力,結合了古代有些唯物先賢的言論,對那些謬論大加調侃,因此唯物的荀子等人都在他的文章裡出臺了好幾次。不過他也清楚,這個時代,王安石之前,別說荀子了,就是孟子,市場也不大。因此他搬得最多的還是孔子,比如“子不語怪力亂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等理論高調上場!立論於孔子之上,把“天人感應”批了一頓。這些文人把孔子作為正宗,雖然也清楚這是孔子的主張,奈何千年以來,天與人的感應理念深入他們之心。一時反駁不得,卻又感到彆扭。

另外,沈歡也深知只是把孔子抬出來也只能做擋箭牌而已,若要說服這些人,還差得遠,所以為了將來打算,他也給他們上了一場科普知識的課。結合古代理論。簡單地解釋了“風雨雷電”的自然現象。其中他標明瞭論點:“風雨雷電,自然之理,陰陽而已矣。”

陰陽理論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基礎。在眾多地思想家、哲學家的論調中,特別是用來解釋自然現象時,陰陽觀點就會大佔市場。沈歡解釋這些自然現象,不可能直接按照後世那般宣。讀書傳,再說他也沒有工具來證明這些理論的正確。只能結合了陰陽理論。把這些自然現象都套上了陰陽的名頭。比如說到“風”,他就說天地有陰陽二氣,陰重陽輕,當二者相遇,就如水勢高下之湍急,兩者相沖,也就形成了風,還舉了“孔明燈”的例子來證明這些氣體的性質;接著解釋“雨雷電”,他就說陰陽二氣聚在一起形成了“雲”,而云也有陰陽二性。當性質相反的雲在天空相遇。相撞就是“雷電”,相合就是“雨”。

這樣解釋“風雨雷電”,在後世人眼中,當然還是比較幼稚地,但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卻是新奇的,在道家的理論中。這些風雨雷電。就是“雷公電母”之類的仙怪實施的。儒家文人雖然不信,但也只是半疑。畢竟以他們的學識與條件,沒有一個接近正確地說法,不然也不會有什麼“天人感應”地理論出現了。

其實沈歡寫這篇文章,還想捎帶把“瘟疫”也討論一番的,不過這話題比那些天災還要敏感,能不惹麻煩就不惹麻煩吧。按照慣例,大水之後一般會有瘟疫,不過沈歡之前早做準備,大雨一停,就讓人在一些臭水溝或者髒亂處撒了不少石灰消毒殺菌,加上準備了一些大蒜之類的食物,倒也沒有發現有瘟疫病例。其實這更應該感謝老天的幫忙,大雨是停了,不過天氣沒有一下子又變得像之前那般熱,而是斷斷續續又下些小雨,氣溫上不去,很大程度上抵制了瘟疫的發生。再過些時候,進入九月,天氣又要漸漸涼起來,更沒有這層顧慮了。

因為新奇,加上好似看上去又有道理,因此沈歡這篇文章一出,御使們除了一開始的集體失聲,接著有些沉默,有些就開口大罵,反駁起沈歡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