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9部分

,銷量也鐵定少不了!單是介甫先生此文。就讓人覺得物有所值了!說到這裡。為兄可就羨慕子賢了,聽說你與介甫先生之女定下了親事,到時你們可就是一家子了!子賢,如今你大舅子就在眼前,還不好好招待招待?”

沈歡無奈地看著司馬康,老實人開起玩笑來,殺傷力還真不是一般。看看沈歡地窘狀與王旁臉色微紅的羞澀模樣。就知道是何等厲害了!

沈歡一時不好接下話來,只能再次低頭看看王安石的文章。不得不說。王安石無愧於“唐宋八大家”地風範與名頭。對王安石的新法,歷來儘管或毀或譽,有過各種不同的評價,但是對他的文學創作成就卻歷來幾乎都是眾口一辭加以讚揚。他不僅是個傑出的散文家,屬“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是開一代風氣的詩壇宗匠,是文學史上“宋詩”派地奠基人。對於他文章的功力,沈歡從來不敢有一個壞的評論!

王安石的散文,大致貫徹了他“以實用為本”、“務為有補於世”的文學主張,多為有關政令教化之作。集中有書疏、奏狀、札子、論議、書啟、記序等體裁,其中以政論文、書札序跋文、記敘文、小品文幾類比較重要。

《本朝百年無事扎子》若按歷史軌跡,作於熙寧元年,至今還有一兩年的時間,是王安石從當時北宋王朝積弱積貧的實際出發,為神宗總結歷史經驗、闡明變法主張的一篇精心之作,也是他政論文地代表之作。

政論文大都體現作者地改革觀點,直接為變法服務,有強烈的現實性和戰鬥性。有宋一代,王安石都是此中高手,足以成一代宗師,像早些年的長達萬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針對趙宋王朝面臨的內外矛盾和統治危機提出了陶冶人才以更革法度的系統政治主張,是最早展示王安石全部變法路線的宏文。之後又有什麼《上時政疏》,從分析前代地政治事件中總結出歷史教訓,建議仁宗正視宋廷地政治危機,更革“因循苟且逸豫而無為”的積習,及早實行“眾建賢才”、“大明法變”地方策。

如今好了,王安石又提前應神宗詢問寫出了著名的《本朝百年無事札子》,在回顧了北宋建國百年以來的歷史狀況之後,著重剖析了“累世因循末俗”之積弊,敏銳地指出了表面承平的局勢下所隱伏的種種危機,深刻闡明瞭變法改革的緊迫性。

看著這篇凌厲的呼籲快速變法的文章,沈歡的眉頭再次皺緊了。

他的愁色讓司馬康看見,不由問道:“怎麼,子賢,難道你對這篇文章有什麼意見?”

沈歡道:“公休兄,小弟哪能有什麼意見!”

司馬康不悅道:“子賢,你就是太過謹慎了,一點都不像年輕人!這些日子外頭因為變革一事吵得熱熱鬧鬧,就連蘇家兄弟也忍不住參與進來,寫了好些或反對或支援的文章,偏偏你這一代才子,一個話都不出口,一個字都逼不出來,簡直令人洩氣!”

“洩氣總比沒氣好!”沈歡腹誹不已,雖然宋代有不殺士大夫的傳統,但大不敬罪名除外,沈歡可不願意現在亂說話亂寫東西落下把柄,一個不好,給人大做文章,就是大不敬罪名了!

心裡不爽,沈歡嘴上還得強笑著說道:“公休兄就是愛看玩笑,小弟不過是才疏學淺不敢獻醜而已,哪有什麼其他隱衷!說說介甫先生這篇文章吧,王兄,介甫先生是你的父親,你總比我等要了解他,能與我等說說介甫先生的事麼?”

王旁愣了一下:“子賢,你想知道什麼?”

沈歡眼珠一轉,道:“就說說你對令尊這篇文章的看法吧,王兄,你是如何看的?”

“這個……可就不好說了!”王旁為難地說道,“小弟也不懂該如何說是好!”

司馬康插口道:“子賢,你這不是為難人家王兄弟麼。有道是子不言父過,若是王兄弟口拙,說了什麼不好的話,豈不是違人子之理;至於說好話麼,你讓王兄弟如何開口!我看還是你說說你自己的想法吧,說到底,就連為兄都還不清楚你呢!家父也常說你少年老成,讓人驚訝呢!說說吧,介甫先生此文明顯是贊同變法的,對此你怎麼看?”

沈歡本來不打算就此發表任何評論,可一聽到連司馬光都關注了,改變了主意,道:“其實,小弟也是贊成變法圖強的,正如介甫先生所說本朝累世因循末俗之弊,而無親友群臣之議,其於理財,大抵無法,故雖儉約而民不富,雖憂勤而國不強,這些都是我朝的弊端,是所有有識之士都能看得出來的。介甫先生天下大才,加上精忠耿直,一語道破其中玄機,也就不奇怪了,對此小弟是萬分佩服的!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