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布帶領湘軍陸軍主力去打半壁山,這就叫以強擊弱,只要拿下半壁山,戰事就應該結束了。

1854年九月最後一天,曾國藩在長江的指揮艦中與羅澤南、塔齊布談話。他說,打仗最忌諱不要命。塔齊布打仗就不要命,聽到這裡大惑不解。

曾國藩慢悠悠地解釋道:“孫子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當初,子路問孔子,如果打仗帶上誰。他認為自己最勇猛,孔老師一定會帶上他。但孔夫子卻說,我不帶不怕死的去,我只帶那些臨事而懼、好謀而成的。咱們帶兵,必須要做好充分的計劃,否則就不可輕易開戰。但開戰之後,必須要勇猛,若能發揮出猛獸般的野性,才最好。”

這番話實際上是儒生帶兵的特點,而曾國藩更為持重而已。塔齊布終於聽到要勇猛的話,才要放鬆下來,曾國藩又說了:“你二人如何打半壁山?”

塔齊布脫口而出:“先運籌周全,再如野獸般攻擊。”

曾國藩眯著眼,看羅澤南。羅澤南此時不想動太多腦子,所以向他請教。曾國藩就在二人面前緩緩展開一張地圖,“這是新得到的半壁山形勢圖。我們要取半壁山,必先取距半壁山三里遠的馬嶺坳。馬嶺坳孤峰峻峙,俯瞰大江。長毛在山上設了大營,營壘之外挖了寬三丈深的壕溝,壕溝內機關重重,若是硬攻,傷亡不可估量。”

二人面面相覷,曾國藩終於說出自己的策略:“我們守,他們攻。”

這怎麼可能?馬嶺坳的太平軍縱然吃錯藥,也不可能放棄有利地勢而主動進攻。曾國藩說,還是那句話,只做自己的事,咱們要做的事就是圍困,至於他們攻不攻,那是他們的事。

如果世界上有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只專注於本身的人,那曾國藩就是典型代表。

羅澤南和塔齊布雖大惑不解,卻不能不執行曾國藩的命令。兩人抵達馬嶺坳後就在山下里三層外三層地緊緊圍困,不做任何進攻。

匪夷所思的是,幾天後,曾國藩猜對了。馬嶺坳太平軍守將真的大開柵門,向湘軍發起了猛烈的衝鋒。羅澤南目瞪口呆,不相信眼前的事是真的。後來終於相信,太平軍已衝到第一道防禦前。他急忙下令迎敵。

這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鬥,湘軍數倍於太平軍,又是守勢,馬嶺坳很快被攻陷。訊息傳到曾國藩的指揮艦上,他不禁眉飛色舞,對著幕僚們指點道:“你們看,只要有耐力,能等待,就能帶來好訊息。”

馬嶺坳一得,半壁山就在眼前,曾國藩下令進攻半壁山。秦日綱決心和半壁山共生死,為此信念,他特意帶著衛隊從田家鎮冒著風雨來到半壁山。

環境有時候可改變人的思維,秦日綱原本是想死守半壁山的。但抵達半壁山後發現自己的防禦是銅牆鐵壁,人馬眾多,氣勢如虹,腦子一抽筋,就改變了策略:對圍困在下面的湘軍發動進攻!

秦日綱只發現了自己的優勢,沒有看到敵人的強項。曾國藩的湘軍最善於的不是進攻,而是防守,更是防守之後的反衝鋒。

半壁山太平軍主力全部出動,由於人太多,陣形無法展開,最前面計程車兵已被湘軍幹掉,後面計程車兵還在原地踏步。羅澤南針對敵人紛亂的陣形,以求最有效率地消滅敵人,把部隊分為四隊,交替防守。這樣一來,湘軍的每次防禦都好像是剛上戰場計程車兵,士氣之猛,甚至有一批士兵已跳出防禦圈和敵人野戰。

秦日綱不具備在危難時刻的應變力,和湘軍接觸的太平軍正在成批倒下,他在後面卻無計可施。直到還活著的太平軍調頭逃跑,他才從混亂中反應過來,聲音顫抖地喊著:“撤,撤!”

倒黴透頂的太平軍雖然後撤,卻無生的可能。先是搶道而互相踩踏,接著是跑到半壁山後面,前有湘軍,後有長江。湘軍緊逼上來,所有太平軍士兵像餃子下鍋一樣被擠下江水,活活淹死。

秦日綱不在餃子行列,他眼見半壁山已無望,提前跑回了田家鎮。

據秦日綱說,他的跑不是逃跑,而是戰略轉移,目的是為了新一輪的戰鬥。半壁山失陷的第二天,秦日綱和前來支援的兩支太平軍反攻半壁山。

半壁山本來就是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秦日綱如果只守不攻,堅持一個月不成問題。所以他的進攻毫無效果,湘軍輕而易舉地打退了太平軍的進攻。

接下來,雙方都進入休息階段。秦日綱發誓要和田家鎮共存亡,曾國藩則制訂計劃,讓士兵從半壁山的峭壁上縋下,砍斷橫江鐵索,如果成功,那長江南岸就徹底被其控制,田家鎮則成為孤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