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說了多久,趙櫓終於口乾舌燥,他停下來端茶喝水。
趁此良機,趙瑾、趙瑜忙不迭地跳起,並排站到趙櫓身前,躬身道:“爹爹的訓示,孩兒都聽到了。日後必定………………”兩人異口同聲,熟極而流,重複著發過不知多少次的誓言。
注1:此為北宋綱船定例。
注2:古代錨也寫作貓,取的其形如貓爪之意。
第十九章 衢山(上)
大觀三年二月初一,丙子。【西元1109年3月4日】
連續四天的海上航行讓趙瑜神清氣爽,不過船上,以馬林溪為首的工匠們卻個個精神不濟,萎靡不振。
雖然明州船場每年所造的海船數以百計,在海上橫行萬里,但船匠們畢竟只有在試航時才會出海繞上一圈,時間不過一天,路程也僅僅幾十裡。不比此次,在昌國休整不過三天多,就又回到船上,轉而北向衢山島。十天裡倒有六天在海上飄著。
工匠們的船艙中滿是嘔吐後的餿臭味,儘管每天用海水清洗,但氣味久久不散。住在這種既黑且臭的環境中,就算本沒有病也會生出病來。幾天來,趙瑜不是想方設法化解船匠們的怒氣,就是頭疼於隨時可能爆發的疫病,不過,幸好艱難的航程已經過去,衢山島也近在眼前。
衢山島東西長三十里,南北卻不到十里,為一長條形島嶼。距離本島的舟山渡有一百五十里的海程。其所屬的昌國縣蓬萊鄉向來被稱為‘海寇之淵藪,水賊之巢窟’,其上島民,撒下漁網,便是漁夫,提起斧頭,即為海寇。舉目望去,並無一個良民。
自三年前,浪港寨大舉擴張,火併了衢山島和泗礁山上的三家水寨,便把這片海域牢牢控制在手中。而衢山島也取代了遠離昌國諸島的浪港山本寨,而成為浪港海盜真正的重心所在。
三年的開發,衢山島上一派興旺發達。西頭寨堡、海港,東頭良田、工坊,北邊礦窯、南邊鹽場,棉糧鹽酒,一應俱全。有島上出產做後盾,浪港寨便一躍成為東海上一等一的大勢力。
六艘戰船魚貫而入,緩緩駛進島西側的倒鬥岙【今島鬥】,港口望臺上的瞭望手吹響了船隻入港的號角。船頭上,呼應著,號角嗚咽,聲音傳遍港中。
聽到號角聲,船艙中工匠們都湧了出來,看著越來越近的陸地,歡呼雀躍,恨不得立刻就跳上地面,跟搖晃的甲板說聲永不再見。
幾個繚手打著號子,轉動著絞盤,把三面帆蓬收起。舷側的邊櫓探入水中,控制著船頭方向。船速漸緩,對準棧橋中的空隙,慢慢開進。cn。
倒鬥岙港長有裡許,一列列深入海中的棧橋多達十餘條,長者五十丈,短的也有十丈多,如此陣勢,同時停靠過百艘千料海船決不在話下。
船頭的馬林溪看得瞠目結舌,此等大港雖不及州中的定海港,但比起舟山渡,卻遠遠超過。
戰船徐徐停在棧橋間,船舷兩側同時拋下數條繩索,站在棧橋上的雜工一把接住,幾下在木樁上綁牢。船上的碇手鬆開絞盤,把木爪石碇沉入海底。繩索、石碇,將戰船牢牢固定在兩條棧橋之間,風浪也不能撼動分毫。
長條木板在船舷和棧橋間架起,趙瑜扶著馬林溪從木板上走下。船匠們在身後跟著下來。棧橋上,他們張望著,未來的幾年,他們生活、工作的地方就在這裡。
新的船場關係到浪港寨未來的發展,其重要性自不待言。昌國本島沿海適合建場的空地極多,舟山渡上的資材又不需費力轉運,本是個好選擇。但唯一的缺點就離大陸太近。海盜的艦船雖能勉強封鎖海峽,但萬一有個閃失,讓官軍乘隙上島,放上一把火,那就真是欲哭無淚了。
所以經過商議,趙櫓最終拍板決定把船場放到衢山。雖然還要費上數月,把木料、資材再轉移過來,但至少船場和工匠們的安全可以得到保證。而且就算日後保不住昌國,只要老家還有船場在,也不至於雞飛蛋打,捲土重來也容易許多。
入港後,見天色將晚,工匠們便被安排在港口旁的村寨將息一夜。而趙瑜和馬林溪卻坐上牛車,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嘍羅趕著,前往港口南邊的觀音山主寨。幾位當家雖然都在昌國,但趙大當家的夫人、趙瑜的嫡母、趙瑾的親孃還在寨中,與情與禮,都得去拜見一番。
車輪遴遴,行駛於路。車速不算慢,但車上卻不覺半點顛簸。馬林溪看著平整寬闊的路面,驚道:“這是官道?!”
趙瑜聽得一笑:“窮鄉僻壤,官府哪會在意?卻是這兩年寨裡有了閒錢,方才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