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部分

而來的簡體字,讀寫都不成問題。

也只是橫排版讓他抱怨了兩句,但趙瑜用節省成本堵了回去。陳先生也就沒再多說,在他看來,一個海寇能開辦義學已經不錯了,再想逼他多花錢,說不定會乾脆停辦義學。害怕失去心理上的寄託,陳先生也只能認了。

拋開回憶,他對李傑道:“這兩年辛苦令郎了!要把十幾年養成的習慣改過來,的確不容易。不過日後坊內要印得書會越來越多,光靠幾人刻板怕是來不及,我提過的活字印刷最好能早點弄起來。”

李傑聞言就皺起眉,反對道:“大當家。活字印刷,並不可行。這兩年,切割開的上好刻板木料不知有多少,但那些木活字始終不能鋸得大小如一,字型不一樣大,怎麼排版得起來?”

“那膠泥活字呢?”趙瑜又問。木活字的問題他也知道,以這時候的木材加工工藝,要想把幾萬個木活字都雕琢的一般大小,除非找東京城中官家作坊的細木工匠,花上幾年時間細心打磨,不然,就只能看著外七扭八的小指大小的活字乾瞪眼,只有等木工車床出現,才有實現的可能。

李傑還是搖頭:“那玩意兒,易碎難造,早幾十年就有人用了,卻一直沒傳播開,還不就是因為太麻煩嘛。”

對於李傑的否定,趙瑜也沒轍。專家的意見,總是該認真聽取的。‘看來還得用青銅鑄活字了。不過,得等島上的鑄造工藝提高才行。’

注1:通州海島(名字就是海島,不是海上島嶼的意思),即現在的崇明島。崇明島為江水流沙沖積成的沙洲,宋時還僅僅是兩塊小島,一為崇明、一為東州。

注2:反切法,中國古代的拼音法。由兩字標一個音。前字取聲母,後字取韻母和聲調。如‘蟲’,遲(ch)龍(ong)切。

PS:昨日家中有事,沒能更新,還請大家見諒。至於今天這章出現的陳先生,是本書中第一個正面亮相的歷史名人,有興趣的話,可以猜猜他的身份。

第七章 未雨(上)

政和三年四月初八,己丑。 【西元1113年4月25日】

岱山島。

趙瑜漫步在田間地頭。半黃的麥穗幾近腰間,用手掐了掐麥穗,一點漿汁便擠了出來。向東望去一畦畦的麥田一直延伸到遠處的高坡上,微風徐來,麥浪重重。再有十天,這片小麥便能成熟收割了。等到端午過後,翻過地的麥田又可以放水插秧,種上占城晚稻。稻麥輪種,一年二收,只要肥料跟得上,平均每畝田都能打上四石的糧食。這產量,已經不下於蘇、湖、杭、秀等魚米之鄉,上等良田的出產。

去歲入冬以來,雨水比往年偏少,但靠著趙瑜一力主持修建的三個小水庫為主體的灌溉渠道,卻使得島上萬餘畝【注1】的良田免受乾旱之苦。而且去年朝中重行方田法,縣中派來進行丈量田地的官吏卻是趙瑜的人。在趙瑜的掩飾下,官中的田籍簿上,岱山島的田地只有一千五百畝,恰恰是實際數量的十分之一。受此恩惠,原本對趙家已經有些離心的岱山島民又重新聚攏到趙瑜的麾下。畢竟,若沒有趙瑜和衢山在前面擋風擋雨,他們現在十畝田只需交一畝賦的好日子可就過不下去了。

當然,趙瑜也不會平白無故的送人情,島上的田地產出,小麥、稻穀、苜蓿等作物,衢山軍都能以平價收購。不僅如此,島上的漁獲、鹽產也一樣被衢山全數買去。衢山島上現在的戶口已接近兩千戶——這些人大半都是昌國本島的莊戶,當年浪港寨被招安,趙瑜雖然屠殺了一批有威脅的奴工,但原昌國島的地主卻被他好生的放了回去,在‘還鄉團’的瘋狂報復下,分了土地的貧農們在昌國島走投無路,只能如趙瑜所願的投了衢山——再加上一千五百名奴工,人口近萬,差不多佔了全縣總人口的四成。除此之外,還有大小牲畜五六百。

這麼多張嘴,光靠衢山島上總計不到五千畝的水田旱田,根本養不活。向外地購買,肯定會受制於人,所以趙瑜的盤算就是把近在咫尺的岱山變成衢山軍的糧食基地,以保證糧產能在自家的控制之下。

幾個老農畢恭畢敬的跟在趙瑜身後,他們都是在當年浪港軍在岱山島上打土豪分田地之後,從島上的八百戶貧民中被挑選出來當村長的。他們的地位來自於浪港軍的支援,分到的田地也是島上最肥美的幾塊,家中子弟都有加入浪港軍中,因此他們對趙家也是最為忠心。

雖然前兩年,他們在趙瑜收縮衢山勢力的一段時間裡,吃了不少苦。但等到衢山軍重新登上岱山後,他們便又過上揚眉吐氣的日子。那些曾在趙櫓死後欺凌過他們的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