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5部分

悄發生了改變。雖然蔡家仍是煊赫當世,但趙瑜的聲威卻更是遍佈海內。

蔡攸已經無法再像當年那般用俯視地眼光看待趙瑜,現在的東海,遠比西夏更可怕,而趙瑜。作為東海的開國之主,在宋人的心中。其實已是李元昊那般的人物——當然,趙瑜的名聲要比元昊好上許多——現在,蔡攸只能仗著天使的身份,勉強與趙瑜平起平坐。

“少保請稍待。且容小王更衣!”趙瑜把蔡攸引到座位上,便開口說道。他現在頭戴貂蟬進賢冠、身著緋色羅袍裙,又是方心曲領,又是玉劍玉佩,這樣的一身朝服,當然不適合參加宴會。

“大王請自便!”蔡攸拱了拱手。

趙瑜歉然一笑,命主持宮宴地官員招呼好使團眾人,便轉身向後堂走去。

目送趙瑜離開。蔡攸又回首廳中。長舒了一口氣。剛才走在趙瑜身邊,只感覺壓抑非常。也許是心境變了。也許是東海的實力變了,蔡攸只覺得從趙瑜身上一陣陣地壓迫感傳來。幾乎讓他喘不過氣來。東海王矮而壯的身材。帶著笑容的圓臉,只從外表上看。並不算出眾,但那種隨身而起的威勢,卻是從官家身上都感覺不到。

東南有聖人出,真龍現嗎?

蔡攸回想起去年暴雨後京中喧囂一時地讖言。東海龍王據說便是趙瑜在江湖上的匪號,而趙瑜的座艦聽說也是以龍王為名。所以從那時起,道君皇帝便開始不再待見東海的貢使,雖然賞賜不薄,但親厚卻不見了。若是東海上貢萬匹戰馬早上半年,道君皇帝絕不會只給回賜,而把封賞拖到一年以後的。當時知道內情的宰臣們皆以為道君皇帝過於大驚小怪,趙瑜是該提防,但不該因為無聊的謠言。不過,現在想來,未必不是真龍天子的天人感應。

懷著這份心思,蔡攸地視線一個個地掃過廳中的東海文武百官,雖然氣度不比大宋士大夫,但行動舉止卻也絲毫不見失禮之處。尤其是武將們,他們行立起坐,動靜有法,齊齊地挺腰端坐,雙目平視前方,不見交頭接耳,比起文官席位,卻更是井然有序。

見及於此,蔡攸心下不禁凜然,他參加的宮宴無數,大宋將官在宴席中地表現完全無法與東海將領相比。喝酒之前謹小慎微,酒醉之後卻笑鬧無拘,只有那些從小被選入班直的將領,才會稍稍懂些規矩。

蔡攸眼光是極毒地。當年趙佶還未登基,僅僅是端王的時候,蔡攸便經常刻意守在其退朝路上,看到車駕便下馬拱立,幾次下來趙佶便知道了他蔡攸的名字。他能得寵,也源自於此。他能連著兩次被派來東海,趙佶信任他的相人之術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現在看到東海將領的行事做派,所謂由微見著,東海軍紀也就可想而知。

難怪能一仗盡滅十萬女真!東海人靠的可不止是地利……童太尉太小瞧東海了!蔡攸想著。去年東海大敗金人的訊息傳入京中,趙佶等童貫回京後,以此事相問。而童貫給出的解釋便是東海軍力並非強過金國,只是此戰金人主帥太過自大,自行投入東海人的圈套,十萬大軍上了海外孤島,就算東海人不動手,也會被活活餓死。

這番解釋讓趙佶鬆下一口氣,也暫時放下了加強兩浙、福建軍備的念頭。蔡攸知道童貫此言有其私心,但童太尉畢竟是老帶兵的,說出的話還是經得起推敲。但現在看來,東海軍戰力不會比金人差到哪裡。

半刻之後,趙瑜換上了一套青色便服,徐步前來。主角登場,眾人齊齊起身恭迎。鼓樂齊奏,比起兩年前的荒腔走板,進步了不知凡幾。

此宴賓主盡歡。

注:中國的城市建設一向完備。前段時間,剛剛發掘出來的漢代長安城的主下水道便是最好的例子。在宋代的開封,也是有著十分完善的排汙排水管道,由於建得太過寬闊,常有盜賊避居其中,所以被東京市民戲稱為鬼樊樓、逍遙洞。

第四十四章 交涉(下)

大宋宣和二年三月十七,丁巳。 西元1120年4月16日

兩道突出海中的山崖,包圍了方圓約一里的海面。山崖之上,怪石嶙峋,翠綠如染,時不時的,便有幾聲清脆的山雀啼叫回蕩在水面之上。

海灣中的海水,藍得透徹,海底的白沙,沙上的游魚,皆是清晰可辨。不過雖是一眼能看穿海底,卻是似淺實深。一艘獨桅的小船,靜靜的停在這個不大的海灣中,小船上的錨鏈放了有六七丈,方才垂到底部。

兩根魚竿從小船的甲板上探出。竹竿細細彎彎,泛著紫黑,是極上等的紫竹,最宜作釣竿之用。深色的釣線從竿頂垂下,這種通常用作神臂弓弓弦的材料,雖然略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