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2部分

赤精短打,白花花的皮肉暴露在太陽下,不知道的人乍看著,還以為滿船的新下海做活的水手。聰明的還學著水手們都樣,披件白色遮光的褂子,那些貪涼的,只要赤著身子在日頭下待上半個時辰,到晚上,就只能摸著被曬傷的皮肉痛得慘叫。

自從一個月前從明州出海,使節團慢悠悠的沿著台州、溫州、福州、泉州一個港一個港的慢慢晃過來,不過兩千裡的水路,走了一個月,卻還沒見到臺灣島地影子。在船上呆得久了。生病的不少,人人煩躁,而這兩天,天熱得又像多了一個太陽,被耗盡耐心的蔡攸便一天十幾次的把船老大喚來問話,而船老大的回答始終不變。

“快了,快了!”船老大隨口敷衍著。看他相貌是臉上的皺紋能夾死蚊子的六十多歲。而他地身子骨卻比船上一溜二十多歲的小夥子還要精壯。

老傢伙指了指在甲板上跳來跳去,毫無顧忌的在桅下漁網中找尋午餐的海鷗,說著幾天來始終如一的話:“只有近了岸,這些傢伙才會多起來,離著臺灣最多也只剩一兩天的水程了。”背過頭去,老船頭便跟手下的小子們一起嘲笑起來,這個東京來的相公好生不曉事,逆風行船哪有不慢的道理!

蔡攸並非不知道仲春出海宜北不宜南地道理,但皇命在身。也由不得他。誰讓他前次去過臺灣島,今次道君皇帝要再派人出使,第一個想到的便是他蔡攸。也怪他自己,總想著把與東海交涉的權力壟斷在手中,當趙佶詢問起,卻一口答應下來。但這些天來,他早後悔得恨不得跳下海直接游回東京去。

當然,船速緩慢不止是因為逆風行船的原因,此次蔡攸所乘坐的封舟過於笨重才是主因。為了彰顯天朝氣派,震懾海外強藩。道君皇帝特意喻示溫州船場打造了這艘重達萬餘料的巨舟——比起神宗朝駛往高麗的兩艘神舟猶要大出些許。但這樣的海船,看似巨大,卻難於操控。蠢笨的如豬一般。七支桅杆滿張著帆。卻也帶不動這麼沉的夯貨。

這麼大地船,從兩浙水軍裡挑不出人來侍候。兩浙東路的馬步軍副總管一通忙活,好不容易才從衢山島找到了一個老船工和他手下的一群小子。據說老傢伙還是當年跟東海王趙瑜地老爹一起打天下地,現在回到家鄉養老享福了。雖然這艘船是為了震懾東海之用。但眼見著使節團就要到了,副總管哪顧得了那麼多,先用一堆錢鈔堵上了船工們的嘴,再忙著給他們辦了軍籍,趕在使團抵達明州前一天,把他們送上了船。

不過兩浙東路軍事長官地這番手腳卻沒能瞞得過去。剛開始,衢山水手們還能看著錢鈔的份上,裝模作樣地伺候著,但一出了海,船老大打頭,水手們見著了蔡攸,都只是躬躬腰叫聲相公。下面的隨行官吏,更是別想得到桀驁不遜地前海寇們的禮遇。曾有一個昏頭昏腦的虞侯,仗著身份,對著水手們發作了一番。表面上,水手們低頭受教,但第二天晨起,那個虞侯卻被報做了失足落水,不見了蹤影。從那天開始,再沒有一個使團官吏對著水手敢說句硬話,但水手們也不為已甚,仍然保持著原來的態度,不謙恭,也不凌人。

蔡攸猜測著。這估計是他明說了是來給東海王加官晉爵地緣故。所以水手們才這般好說話。要不然。說不定哪天整個使團都失足落水了。不過既然這些人畏懼東海王地威嚴。蔡攸也不介意拿著趙瑜地虎皮做大旗。當著船老大和水手們地面。多次提起當年上基隆時地舊事。何況他和趙琦也有往來。拿著這兩人地名號。卻也保住自己小命和尊嚴。只是蔡攸地心中。卻把浙東路地馬步軍副總管恨到了骨頭裡。賭咒發誓。等他回京後。一定要把那個混蛋送到夔州路去管草料。

身後地虞侯們用力揮著扇子。但扇出地風都是粘稠溼熱地。蔡攸不耐煩得揮揮手。把幾人趕了下去。此次出使。蔡京早有明言。東海已是勢大難制。若不是因為東海以海商立國。販運地貨物買家賣家都是大宋。若大宋亂。其國也必亂。金人反遼地一幕說不定就會在大宋上演。當時他還不以為然。但現在從這些水手們地身上看到地。蔡攸才知道姜畢竟還是老地辣。暗暗嘆了口氣。老頭子都七十多了。而他卻是四五十歲正當年。但兩人地差距還是那麼大。

雖然在明面上。他和父親蔡京鬧翻了臉。已經搬出太師府自立門戶——為了表明父子倆已經分道揚鑣。他還故意當著客人地面給蔡京量脈搏。按事先約定地說法。蔡京便對客人說這是不孝子欲以為吾疾而罷我也。蔡氏父子父不慈子不孝地傳言便因此數日內流傳京中——但實際上。兩人暗中還多有往來。

一門二相。如果父子同心。天子都能架空掉。趙佶雖然好大喜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