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得此時在華日軍的高層不得不哀嘆西北航空兵已經左右了整個北方戰場。
由於西北軍在北方的空前強勢,原本還有點想騎牆當兩面派的川軍頭子潘文華也徹底倒向了西北。與江文浩川北集團軍一部聯軍十五萬人,走鄂西,順江直下,直撲宜昌,荊門。
一年之內,在華作戰的局面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華北方面軍,關東軍直接陣亡十五萬餘人,被迫降近三萬人,算上傷員,華北方面軍損失超過了三分之一。而此時騰出手來的王鐵漢部于學忠51軍,與晉綏軍一部南下,與趙鐵樹第2集團軍,張治邦第9集團軍,張楚九獨立第16軍,東出潼關的西北軍各部合計八十餘萬人,從魯北,豫東,豫東南,皖北的漫長陣線上向剩下四十萬出頭的華北方面軍反攻。
兵力捉襟見肘的華北方面軍此時已經陷入惡性迴圈,不斷地從後方抽調大量兵力填充到前線,以抵擋西北軍的攻勢,而日軍敗勢已成,後方的遊擊活動,反正的偽軍將日軍後方攪得一蹋糊塗。糧食,彈藥的補給再一次被拖沓。
華中方面軍此時也面臨楊虎城,潘文華近四十萬人的反撲,楊虎城用孫立人第13軍作前鋒,一口氣打過了騾河,駐馬店,信陽,隨州。在1942年除夕夜來臨時,已經陳兵孝感,與武漢三鎮,也只有一江之隔了。
而此時的蔣系中央軍擔心西北軍搶太多的地盤,也組織起麾下的部隊各線反擊,牽制了大量日軍的力量,同時,為了拉攏列強的支援,在入緬作戰上十分順從英美的意見。只是此時的蔣委員長大概也清楚,哪怕他再順從英美的意思,也比不上西北用實力說話,現在他也百思不得其解,姜立到底施了什麼法,原本在北面佔據優勢的日軍竟然在一年的時間裡幾乎就遭遇到了全線潰退。西北軍打的兩個大殲滅戰直接就殲滅了十萬日軍,這對於中央軍,簡直是個無法想象的數字。
哪怕此時的蔣系中央軍也發動了大量的反擊,但火力嚴重缺乏,更沒有空中掩護的國*軍在日軍的防線面前撞得頭破血流。若不是此時松井石根的華中方面軍開始抽調大量的兵力防堵東出的川軍,還有南下的楊虎城集團軍,恐怕國*軍在日軍趁勢反擊之下便已經死傷慘重。
面對空前惡化的在華戰場,田俊六,松井石根,關東軍司令官都紛紛向大本營發電,建議立即結束對華作戰,否則在華派遣軍的兵力將在急速擴張的西北軍反攻下損失殆盡。儘管此時在日本高層與蔣委員長聯絡上了,不過哪怕是此時的國*黨,也不願意充當這個眾矢之眾的,這幾年日軍給民國帶來了如此慘重的傷亡與磨難,現在又想結束戰爭,還想保留東北地區,哪有這麼好的事。而西北的態度更徹底,直接拒絕接見日本使者。南北兩方的態度意味著這場戰爭會以一方的徹底失敗而告終。
此時的大陸對於日本來說已經成為燙手的山芋,食之無味,華中與華北也還罷了,只是放棄統治了十多年,已經進入良性迴圈的東北地區,對於日本來說,自然是不願意的,更何況東北的煤鐵資源也是日本極其重要的戰略物資來源。只是這就意味著日軍必須要與西北軍死磕到底了。只是在華的日軍指揮官都知道,在華北與華中的作戰面臨西北與國*軍的反撲絕不可能再長久。日軍大本營痛定思痛下作出了一個應急預案,即撤出華北,華中戰場,抽調這兩部兵力,還有華南的一部分日軍,一部分進入東南亞,一部隊進入東北,防止最重要的東北地區被西北軍攻克。
這一重要情報被喬君柃木及時的送到了姜立的手裡,一旦日軍完成佈置,在東北地區的日軍可能直接多達一百幾十萬,在如此龐大兵力的重點防守下,西北軍想要收復東北的困難程度,無疑將會上升數倍。而且必將損失大量的兵力。
不過好在華北方面軍與華中方面軍加起來還有好幾十萬人,不是說撤就能撤的,此時日本大量從南洋運輸物資與兵力,短時間內也不具備這個運力。不過這份計劃終究還是讓西北高層得到提醒,於是在紅色勢力的宣傳下,在無數百姓人拖馬拉下,硬是將大量的武器彈藥重灌備,軍隊補給輸送到了前線。一場規模浩大的冬季攻勢也隨之拉開了,此時的長江以北的空域徹底成了西北航空兵的天下。
稍微沉寂後的北方戰場再次變得喧囂,雖然西北軍剋制著不打北平,但日本大本營的計劃卻讓西北軍沒有多少耽誤的時間,必須在華北,華中,華南方面日軍抽射出來之前打到東北。大量的坦克,突擊炮形成的鋼鐵洪流一路向天津衝殺過去,雖然民國的天津在經濟上是北方最大的城市之一,不過兩相其害取其輕,西北軍也只有拿天津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