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5部分

校3所,初級航校6所,力爭在三年內培養各式飛行員2500人,機械人員6000人。方能在戰爭初期滿足飛行員之消耗。並且三年後,飛機制造廠方面必須每年擁有不低於三百架的產能,補充西北空軍之戰損,西北空軍方能擁有持久之戰力,與日軍周旋。”

“另為滿足民航與軍事航空之發展,機場之修建亦極為關鍵,卑職認為,應在蘭州,銀川,迪化,哈克蘇,廣元等二十餘城市分別建設大型機場8座,中型機場12座,小型機場5座。若情況允許,應在西安,甚至洛陽一帶修建足夠的前進機場,作為未來空軍對戰日本航空兵之基石。”

相比起南京此時實行的各項戰略計劃,高志航的計劃則顯得更加細緻,具體,當然,這也是建立在姜立持續對西北航空的大規模投入之下的。

“依你的判斷,三年之內西北空軍應該達到怎樣的規模方能有遮蔽15路軍領空之能力?”姜立問道,雖然有作為一名穿越者的優勢,但姜立在這方在販才能並不比高志航更出色,所以對於這種比較專業性的問題,姜立向來是交給這些專業人才去做。

“日軍航空兵規模遠甚於我軍,然日軍兵力分散,東北必須保持一定的兵力以應對蘇聯的威脅,本土勢必也要有一批駐守,卑職預計,三年後,西北空軍各式飛機總量加起來達到700架左右,可以保證地面部隊放心與日本陸軍作戰。”高志航正聲道。

“700架!”姜立訝然一聲,現在西北空軍的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