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養著金婆婆。其它的幾戶,除了曾給雷曉飛看過病的獨身的以遊醫為生的胡醫師外,還有幫人燒陶的獨身的錢師傅,開打鐵鋪的張鐵匠父子,做木工的王木匠夫婦,幫人殺豬的趙屠夫夫婦和趙屠夫那久病在床的老母親,種菜的孫伯夫婦。這九戶人有九個姓,雖然大家都過著清貧的生活,但卻像一家人似的團結,哪家有事就全體幫忙。

雷嬸的麵館生意清淡,只有一些行腳商、下人和鏢局的趟了手光顧。麵館也只經營湯麵、劣質酒和那自家醃的用來下酒的臘肉。雷曉飛的工作量也不大,和麵、制面條是他的弱項,這工作只有雷嬸勝任,剩下的工作雷曉飛都爭著做,但雷叔卻也是個閒不住的人,家裡沒事做就到後山上砍柴,雷曉飛接手工作的這段時間裡,家裡的柴堆到繞屋的外牆一週。

雷曉飛工作之餘,一有空就去串門,和鄰居閒聊,從中瞭解這個年代各行各業的情況,探聽屬於這個年代的各種事情,好讓自己儘快溶入這個年代。

古時候的人老實平和,容易交往。加上這裡家家戶戶的生意都很一般,所以大家都有空閒的時間,古時候沒有什麼娛樂節目,人們閒下來後,多是圍在一起喝喝茶、抽幾口旱菸和拉家常,特別是的吃過晚飯到睡覺前這段時間,幾乎這裡全部的人都集中在村口那棵大榕樹下,相互交流一番,才回去睡覺。每到這個時候,雷曉飛就成了忠實的聽眾,無論誰發言他都認真聽,聽到不明處就問,聽多了,自然就知道多了。

這種場合只有一個人不參與,他就是林先生,他每天從墟里學堂回來後,就鑽進家裡半步不出門。

這種場合最活躍的是胡醫師,一般有他在的大多時候,都是由他主講,他經歷豐富,見多識廣,當然有說不盡的話題,加上他的年紀雖然是這裡眾人中最老的,但他的性格卻像孩童,最喜歡湊熱鬧,出風頭,所以每次他都要搶著“演講”。因為他講述的內容豐富多彩,大家都喜歡聽他“演講”。雷曉飛也不例外,他從胡醫師的“演講”中過濾出很多有用的東西。

這裡的人因為日子過得並不富裕,所以大多人連郡治穗城都沒有去過,最遠只去到番山墟,見聞有限。只有胡醫師自小走南闖北,並在皇宮裡呆過,所以他見聞最廣,每次都有說不完的故事。每當他眉飛色舞地說得口水橫飛時,雷曉飛瞧見他那洋洋得意的滿足笑臉,不知怎麼,腦子竟是出現“老頑童”這個綽號。

鄰里街坊和雷曉飛交往後,也漸漸喜歡上了這位有禮、和氣和肯幹的年輕人。雷曉飛每到一家,都會爭著幫人做事,因為他前世喜歡動手的習慣,讓他什麼都做會一點,所以他無論在哪家幹起活來都得心應手。他不但幫手幹活,還提了不少合理的建議,讓得益的街坊更加喜歡他。比如他給張鐵匠提建議,改善了鉗鐵的鉗具,使張鐵匠打鐵時功效和安全性都有所提高,張鐵匠逢人就贊雷曉飛;又比如他幫王木匠搞了個鑽圓孔的工具,用現代的話來說是填補了當時木工的一項技術空白,讓王木匠高興得如獲至寶。

與雷曉飛交往最多的是胡醫師。胡醫師那曾經的身份、閱歷,決定了他那超群的眼光,他被雷叔叫去醫治雷曉飛的那次,已經發現雷曉飛的獨特,再看到雷曉飛這個月來的行為和街坊的對他的喜愛,就確定雷曉飛非池中之物,一定有出頭的日子。加上張鐵匠的兒子張天牛受傷的那件事之後,他與雷曉飛交往下來,就越來越發覺雷曉飛的不平凡,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這個看法。

張鐵匠的兒子叫張天牛,張天牛可以說是雷曉飛溶入當代的一個重要牽線人。

張天牛,剛過十歲生日,長得虎頭虎腦,身體十分壯實。張天牛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病逝了,而張鐵匠又是一個沉默寡言的粗人,不會教管兒子,只信“棍棒出孝子”的古訓,對張天牛不是罵就是打,以致張天牛在家中沒人關愛,變得特野特頑劣,脾氣也越來越犟,專幹一些惡作劇的事,不得人喜歡。加上父親又沒錢供他去上學,在這地方也沒有和他一樣大的孩子跟他玩,他就越來越孤僻,對所有的大人都抱著敵視的態度。

雷曉飛看到張天牛和自己前世的女兒年歲相近,就對他有種特殊的感情,平日看到他吃不飽就給他做面吃,看到他被父親打就去勸或拉他走。幾次下來,張天牛感覺到了雷曉飛真的待他好,就成了雷曉飛的“跟屁蟲”。做了一段時間的“跟屁蟲”後,他對雷曉飛更是心服口服,這位大哥哥不但對他好,和藹可親,還教會了他很多好玩的東西,比如雷曉飛教他用篾編成一個有倒剌的籠子捉黃鱔,只要傍晚把籠子籠口逆著水流放在水泉裡,明早提起籠子,裡面一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