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示範動作開工。
勞動隊由全村的年輕人、中年人、健壯婦女和一些大孩子組成,約有六百人。應了人多力量大這句老話,兩個小時,勞動隊已剷出了三十畝左右的地來。雷曉飛讓眾人把“草皮泥”堆在剷出的空地上,點火焚燒後,才解散勞動隊回去吃午飯。
下午,勞動隊的工作就是繼續鏟“草皮泥”。經過一個上午的練手,下午的進度快了很多,一天下來,雷曉飛估計了一下,已大約剷出了一百畝左右的地。雷曉飛對這個戰果還是比較滿意。
李村的後勤隊,雷曉飛也沒有讓他們閒住。後勤隊是村裡剩下的老弱病殘,基本沒有什麼勞動力。雷曉飛就讓他們做輕工,除了挑出一些人去給勞動隊煲茶、送水外,剩餘的人就積肥料。把所有能當肥料的東西都集中一處,以待種作物時施肥用。
後勤隊的人就家家戶戶地從家裡運來爐灰、家畜糞便、垃圾等等肥料,堆到了村的後山腳。
開荒後的第三天,開始時焚燒的“草皮泥”已經沒有煙冒出,說明“草皮泥”已燒透。雷曉飛就把勞動隊一分為三,挑出最強壯的那三分之一人來翻鬆泥土,次強壯的那三分之一人修壟,剩下的繼續鏟“草皮泥”。
要造成可以種植農作物的田,就必須要把山崗上的泥土翻鬆。這項工作可是體力活,所以需要最強壯的人來做。
修壟又稱起壟,就是把翻鬆的泥土堆疊高出地面,用來種植作物。種植不同的作物,就要起不同的壟。種番薯、木薯的壟,要把土堆疊成小片的三角形;而種花生的壟,則要把土堆疊成大片的梯形。
雷曉飛策劃的開荒山造田,是借鑑前世的梯田方式,一層一層地往山頂上開。他這樣做,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讓雨水落下時,順著一層一層的田往下流,一直流到村裡的塘中。要達到這個目的,雷曉飛就要在每塊田的周邊都做田埂,把壟起在田埂內,這樣每塊田都成了蓄水池,蓄水到一定程度,再順著排水溝往下一塊田流,一直流入村裡的水塘中。
雷曉飛先劃出一片半畝大小的已鏟好草的地,要勞動隊的人翻鬆泥土。因為田是依山而造,顯得狹長,半畝田看上去已是很長,為了便於管理,雷曉飛決定全部的山田都按半畝大小劃分為一塊。待泥土翻鬆後,雷曉飛給修壟的人做了示範,才讓這班人學他的樣子來操作。
接下的日子裡,雷曉飛每天白天都和李村的人一起戰天鬥地,連午飯也和李村的人吃在一起。
而晚上,雷曉飛則堅持雷打不動地練他的太極內功。這幾天來,雷曉飛每天白日勞心勞力地為李村的人謀日子,一日下來,日間的勞作已讓他感覺很累。但每當他拖著疲憊的身子練起太極內功後,疲憊就不見了,每練完一趟,都能讓他精神煥發。感受了太極的神奇後,雷曉飛就練得更加勤了,每晚都要練至月到中天才罷。所以,這段日子裡,他的內功進步也很快,氣感已由一滴變成了一絲。
一個星期後,李村已經開出了七、八百畝的荒地,把後山所有能開的地都已經全部開完。造好的田也已有近兩百畝,雷曉飛讓丹楓準備的種子也運來了。
雷曉飛就把鏟“草皮泥”的勞動隊員和後勤隊員集中一起,開始播種。播種時,要經過澆水、施肥、播種、覆土等環節,勞動隊的人身體強壯些,就負責澆水和施肥等重工,後勤隊的人則負責播種和覆土等輕工。
因為有了雷曉飛這位官府大人的承諾,李村的人對未來美好的生活充滿了憧憬和希望,所以,人人勞動熱情高漲。雷大人這段時間在李村的蹲點,也讓村民們從中見到了官府對這次改革的決心和關心程度。
最讓李村村民心服的是雷大人那“萬事通”的本領。李村的村民,都是在田裡刨一輩子食的人,他們見年輕的雷大人雖然幹農活的手法不算正宗,但卻勝在什麼都懀В��狗⒚髁艘恢植β⒌墓ぞ擼�每�腦焯鐧慕�燃湧熗撕芏唷�
反正,雷大人在李村表現的一切,都已成了李村村民勞動的動力,讓李村村民幹勁十足。
雷曉飛走馬上任的第十天,李村造好的田已有近五百畝,而且因為播種的速度要比造田快,所以,造好的田基本都已播好了種。
李村的村民經過這些天的勞作,已經掌握了這項耕種的技巧,再也不用雷大人操心,由李和組織生產就行。雷曉飛就利用這個空擋,著手他那開荒設想的第二步。
雷曉飛開荒設想的第二步是要帶李村的人,把“合作社”和李村交界的荒地也開闢了,用來種菜。
雷曉飛的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