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如果他真的乖乖聽話,安心做個二世祖的話,那我可真看不起他。說來也是奇怪,牽扯了老九門,困擾了吳家三代的局,連吳老狗、吳三省都沒能做到的事竟被他做到了。我不得不說,你的眼光很好。”
“我眼光一直很好。”張起靈撂下這句話,做了個走的手勢便向吳邪身邊走去。
沉浮百年,他曾經戴著不同的面具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作為一個旁觀者看著這陌生的世界。每一個不同的面具都代表著不一樣的任務,任務時間或長或短,任務物件或人或其它。他對這個世界很少有感情,而一旦表露出感情往往比常人更甚。
他是這樣,張起靈更是如此。
他看著張起靈的背影並未挽留,他此行並無目的,只為“看看”普通人的生活,只為看看這一長達十年任務之久的任務物件——張起靈心中的吳邪。
他兩下蹬掉鞋子,讓溫暖細膩的沙子填滿腳丫,慢慢地一步步陷進去再拔出來,週而復始,好不愜意。他也學身邊的人忙裡偷閒,將自己埋在沙子裡,帽簷遮住太陽。就在他眼皮開始變得沉重的時候,他聽到身邊孩子們歡快的的聲音:
“Ils ne paraissent pas leur age。 Grace à lui;leur vie est ranimée。”
他們看不出有那麼大年齡。多虧了他,他們的生活又恢復了活力。
波浪不斷湧來,噴濺著雪白的泡沫,奏起美麗的旋律,看來今夜註定又是一夜好夢。
12,喇嘛
這是一座簡陋的廟堂,它是在寺廟後山上所建的避世之所。人跡罕至,繁華逝去,褪去喧囂,幽靜安寧。
廟堂後高聳入雲連綿起伏的山峰,飄渺繚繞四處浮蕩的雲霧,禿鷹從天空翱翔而過留下美麗的弧為這片鮮為世人所知的地方蓋上神秘的面紗。
微風吹動著寺廟內的千百條經幡,藍、白、紅、綠、黃為整個天空披上了五彩斑斕的紗衣。孤寂的遠方有幾隻鷹飛過,遠遠滑過留下一道美麗的弧。喇嘛們坐在經堂裡大聲唸經,左邊有金剛大護法,右邊有文殊菩薩,“嗡、嘛、呢、叭、咪、哞”的真言響徹在寺廟周圍。
在有陽光的早晨,空氣中還飄有糌粑和酥油茶的香的時候,小喇嘛在行早課。
今天的功課是念一段大明經,遠處六字真言的經幡在太陽底下隨風飄揚,古樸中透出幾分神秘和怪譎。小喇叭偷偷睜開眼睛,唸經的老喇嘛竟然已經打起了盹,遠遠地有喇嘛吹著瑣吶,嗚啦鳴啦竟也吵不醒他。
小喇嘛見狀趕緊溜走,熟門熟路地跑到後院中的那方天井。他果然沒猜錯,上師正坐在那個石像旁邊曬太陽。
“上師上師,你不要念經嘛,你怎麼偷偷跑來曬太陽?”小喇嘛跑過去氣喘吁吁地問道。
上師告訴小喇嘛那是因為這樣他便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小喇嘛不懂,他摸摸腦門:“影子有什麼好看的?燈光下也能看到影子,為什麼非得在陽光下看自己的影子。”
上師告訴小喇嘛那不一樣,上師說:“不要偷懶,快去上早課。快點唸經,快點唸經你才能得道。”
小喇嘛說他每天都在廟裡唸經,一本本經書被他翻爛啦。他抓著上師的鬍鬚道:“上師,上師,我昨晚夢到佛祖。為什麼娑婆世界常常入我夢?”
上師說:“所以你要行早課,念多了經文,就看見未來了。這就是婆娑世界啊,你要學會去想。否則你就是一塊石頭。”
“可是上師,婆娑世界的夢境我想不明白。”小喇嘛坐在石像旁邊,雙手托腮,對著遠處隱藏在太陽和雲層裡的山峰說道。
上師拍拍小喇嘛的頭,沒有說話,看著小喇嘛的眼神裡滿是慈祥與睿智。溫暖的陽光拂過他滿是褶子和斑點的蒼老的臉龐,似乎連同歲月一起在他身上投射下時間的痕跡。
小喇嘛笑嘻嘻地在上師的手掌裡拱拱頭,細碎的光斑隨著他的移動在他長長的睫毛縫隙裡跳動,透過濃密的睫毛在他漆黑的瞳孔裡留下五彩斑斕的色彩。
接下來小喇嘛坐在上師身邊,挨著那尊石像說出了他在婆娑世界裡的夢:
有一天晚上,青鳥做了一個夢,他夢見有一粒種子落在了人間的最高山脈上。
這一天晚上有一粒種子也做了一個夢,他夢見在他化為紅蓮的那天見到了漫天的羽毛。
彼時的青鳥色澤亮麗,體態輕盈,每天歡樂地翱翔於婆娑世界中,卻還未成為佛祖坐下的使者,因為他的劫還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