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0部分

各種簡陋的船隻、木筏一路吶喊著殺到北漢城下。

城中早有所持的北漢軍立即發出一陣密集的箭雨向他們襲來。因為洪水淹到了城池一半的高度,他們距城頭的位置已經很近了,可是立在這樣操縱不便的船隻木筏上,既不能攜帶重型攻城武器,又無法靈活躲閃敵人的箭矢,正是有一利必有一弊,大宋禁軍雖然驍勇善戰,這一輪衝鋒還是在無數箭雨下無功而返。

隨即,原本駐守南營的宋軍再度發起了攻擊,一員宋將戰的興起,棄盔解甲,乘小船於前,親擂戰鼓激揚士氣,不料城頭箭如飛蝗,他連躲閃之處都沒有,手下親兵立在狹窄的小船一側用盾為他護住身體,只不慎露出一線空隙,一支利箭便射中他的腦袋,主將身死,士卒潰散,第二輪衝鋒又失敗了。

隨即,宋軍一方暫時進入了沉寂,顯然將領們正針對這種情形在商議對策。楊浩看看他們出兵的那座山谷與自己這裡是相連的,便趕緊招呼士卒道:“走,咱們快去與大隊人馬匯合。”

他們沿著山脊一路行去,堪堪走到那座藏兵谷,已經發現了宋軍的一杆杆大旗,忽地聽兵士驚呼道:“我家程將軍出兵了。”

楊浩駐足一看,果然宋軍再度發兵,一杆大旗上高書一個程字,旗下立著手拄大戟,昂然而立的程世雄。這一遭兒,宋軍不再使人力硬攻了,在程世雄身前有數十架木排,木筏上堆著無數碎木柴草,只使幾個小校在木筏兩側控制著方向,駛向北漢城下。

木筏將到那座城市南門時便放起火來,那些識水性的宋兵跳下水向後面游去,一架架木排接連撞上南城門,一時烈焰焚天,濃煙滾滾,把城樓上戌守得北漢兵都燻烤的逃到了兩旁城牆上去。大火沖銷,就連水面都映得彤紅一紅。

楊浩等人一面觀戰,一面向那座山谷靠攏,山谷中早有人看到他們這支隊伍,已派人迎上前來,問明是負責掃蕩外圍的人馬歸來,便向他們指引了本陣的所在。楊浩等人不急著趕向自己城池,只在山脊上看著自家將軍攻城。

那數十架木排擁塞在一起,火焰沖天燒了足足有大半個時辰,餘焰尚未燃盡,程世雄的大筏已讓開位置,高聲喝道:〃射箭!”

後面轟然應諾,一隻比程世雄的木筏更龐大的筏子駛上前去對準了城門,木筏上有一隻怪模怪樣的大弩,那是一隻“八牛弩”,數十人絞弦上箭,八牛弩上,中間是一支比投槍還粗的巨箭,左右各有三枝細一些的小箭,稱為“一槍三劍箭”,次箭一發,射在被烈火幾乎燒透的大門上,本已被火燒得搖搖欲墜的巨大城門受不了重創轟然倒下,洪流一擁而入,程世雄大喜,剛欲揮戟號令三軍乘機入城,不料那城樓搖晃幾下,竟因下邊是去支撐,又受洪水浸泡,一下子垮塌下來。

巨大的城樓一倒,把洪水激起一團兩丈多高的巨浪,衝翻了最前面的幾隻小船小筏,把程世雄的大筏也推得向後一衝,若非他以大戟牢牢釘住筏面,此時便和筏上許多士兵一樣摔倒在地。這一來城樓垮塌,雖然城樓主體被沒入水中,但是有它阻著,想要籍洪水一擁入城也成了泡影,尤其是城樓的一角飛簷還豎在水面,阻礙了木筏和小船靠近,速度更是大受影響。北漢城頭守將正式劉繼業,他見此情形暗叫僥倖,連忙組織弓弩手自斷牆左右向船上筏上射箭,阻止他們靠近。

劉繼業立在城頭,一面指揮排程,一面手執大弓,親自向宋軍射箭,他箭術如神,射無虛發,弓弦一響,必有一名宋軍中箭倒下或一頭栽入渾濁的洪水。程世雄立在激盪搖晃的木筏上,腳下無根,平時的勇武連六分都發揮不出來,手中的大戟沒有用武之地,他便拔出佩劍撥打城頭箭雨,一著不慎被劉繼業射中,身旁的幾名親兵更是早被劉繼業的神箭射得穿胸而過,僕斃在地。

程世雄恨得咬牙切齒,大吼道:“發踏檄箭,給本將奪下城頭。”

那張八牛弩又改了作用,一隻只短而粗的箭矢被搭上了弓弦,一排排地射到城牆上,牢牢地釘進牆去,只要筏子能靠近城牆,士卒們便可以借這些箭矢組成的“梯子”攀爬入城,可城頭箭發如雨,滾木礌石一類的防禦武器更不短缺,木筏本不及當初在城下步行時快速,此時更難靠近過去。

雙方鏖戰許久,各自死傷無數,正戰作一團時,城中居然又推出了一個大草包來,竟把南城門塌陷造成的漏洞給補上了。那些柴草都浸了水,難以引燃。溼沉之餘,卻仍保持著柴草的柔軟,根本不怕巨駑激射,而且這樣的大草堆,你就是靠近了也無法攀爬,有這個草堆堵著,本想籍城牆被攻破入城的希望更顯渺茫。

趙匡胤遠遠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