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楚,為什麼是不清楚,當年海陸年是這樣告訴她的,家中從小給他買了個童養媳,其實就是當丫鬟養的,一點感情都沒有,到了年紀一成親就趕考來了,都沒碰過她。
現在海夫人一算袁承志的年紀,這沒碰過,哪裡來的兒子!
☆、第156章 。好一招借刀
海夫人去了一趟袁家住的附近,沒有進去;在周圍打聽了一下這一年多來這家人的情況;又派了人直接去丈夫的老家打聽,當年海陸年也是做了準備的;不過塞點銀子去打聽;這回訊息全面了;何止是有兒子;還有個女兒。
海夫人整個也懵了。
當年海夫人的爹趙大人是在外任的時候認識海陸年的;後來他們在趙大人外任的地方成了親之後海夫人陪著他讀書,一年後海大人中舉,趙大人任期滿了回洛都城;海陸年殿試之後外任三年;之後就一直留在了洛都城裡。
這麼多年夫妻間感情一直不錯,有兩個女兒,雖然沒兒子是很遺憾,但丈夫也沒有埋怨過她什麼,期間他們有回兩次老家,當時去老家時也沒有什麼異常。
半年前丈夫就向自己提起過翰林院的新編修,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是這家世條件不好,一開始海夫人不同意,後來被丈夫勸的,也就應下來了,哪裡知道事情的真相是這樣。
海夫人在家和海陸年大吵了一架,收拾東西,帶著小女兒回了孃家。
這宅內發生了什麼事外人是不曉得,不過吵架之後海夫人收拾東西回孃家,十天半月都沒回來,那就有人說了。
洛都城就這麼大,誰家發生點事兒雖然不至於傳的滿城風雨,但還是會有人在茶餘飯後拿出來說一說。
海陸年和海夫人都不想這事兒傳揚出去,袁家這邊更不想,這種事傳揚出去了,對別人來說就是個笑話,誰會往深處去想幾分當年人家日子怎麼過的。
林清苒這邊得到的訊息就變成了這樣,海夫人不滿意海大人選的女婿,嫌棄別人家世不好,說不攏,一氣之下回孃家去了。
前些日子海家還派人打聽,這理由也說得通,人們再一傳就知道海大人看中誰家的了,翰林院一個小編修,不過這小編修是被刑部右侍郎邵大人收做了學生,前途看起來也不會差,就是這家世背景,確實是配不上。
沒有引子,人們不會往袁承志和海陸年是什麼關係上去想,不過這年頭,最不缺的就是起引子的人。
以海家的家世怎麼會想要把女兒嫁給一個這樣家世背景的人呢?
不知道了吧,這海大人的出身也不好,當年是高攀了趙家的,如今不是也挺好。
那和袁大人一樣的有很多,在翰林院做編修也不是什麼好出處啊?
那是因為這海大人和袁大人是來自同一個地方,人是老鄉,能不幫襯麼。
沒過幾天就有人把這老鄉的言辭給反駁了,什麼老鄉啊,這袁大人以前也姓海。
同性別哪裡可以成親的,說這件事的人越來越多,當傳言裡出現袁承志原來姓海,後改名為袁這樣的話出現,林清苒發現,這件事有別人插手進來了。
傳言說親的事情不足為奇,都查到袁承志原來的姓氏了,這就是有心人故意為之。
到底是針對海陸年還是針對袁承志這個還沒見名頭的小官就不得而知了。
當年林清苒能查到袁嬸到底從哪裡來,有人想查難道會查不到麼,林清苒覺得後續的傳言來的蹊蹺,邵子鈺暗地裡抓了幾個散播這傳言的,竟然都是拿了銀子到處來說,但到底是拿了誰的銀子便問不出來了。
海 陸年和袁承志來自一個地方是事實,袁承志改姓也是事實,袁夫人獨自帶著兒子,在彭城知府那三年做廚娘的事隨之也讓人給翻出來了,這也不是什麼說不出來的, 一個婦人養孩子容易麼,可到後來這話傳著傳著就變成了是右侍郎邵子鈺讓袁承志改的姓別,因此才會誤導海大人把袁承志當成是佳婿。
這 個翰林院編修袁承志和海大人是兩父子,袁夫人是海大人以前休了的妻子,當年袁夫人就是在出任彭城知府的邵大人家裡做廚娘,邵大人知道這其中的關係,還讓海 承志改名叫袁承志,供他讀書,讓他考到洛都城裡,還把他留在了翰林院裡,收了他做入門弟子,正是因為如此,才能夠讓海陸年注意到。
他們還不和人家海大人說清楚這其中的關係,弄出這樣的烏龍,這明顯就是有蓄謀的,邵大人這麼做,就是為了幫袁承志報復海大人,要攪的海家雞犬不寧。
林清苒聽到之後哭笑不得,這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