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中的喬峰是個什麼樣的人?頂天立地大義凜然,所作所為無愧於古君子之風,這樣的人是無私的。當這種君子為心中的義理赴死的時候,他的心是從容的,甚至他會為犧牲自己的性命而深切地感受到自己靈魂的崇高併為此自傲。可與此同時,現實的荒謬也總是在此。這幾乎所有人眼中所謂崇高的犧牲,往往是沒有價值的。要爭取多數人的幸福,為道義慷慨赴死一無所用,唯有放下道義不擇手段,才有可能扭轉局面成就大業。《道德經》有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那是因為對天下的大愛不需要有仁。但這些,那些仁人君子往往做不到,要他們拋棄仁義遠比要他們拋棄性命難得多。這樣的人,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又何嘗不是一種自私?
慕容復與喬峰的爭執,真正的矛盾點不在於公冶乾殺了李延宗全家一事慕容復是否知情,不在於慕容復對李延宗全家的死是否無動於衷並且對公冶乾毫無懲處,甚至也不在於喬峰有沒有認定慕容復已性格大變冷血無情。究其實質,他們倆根本就是三觀不合!當喬峰認定道義遠比一切更重要,並且身體力行的時候,慕容復卻早已認定目標遠比一切更重要。而這一點,喬峰甚至至今仍毫無意識。
慕容復不知道怎麼說,不知道能跟誰說。他的心智已足夠成熟,不會哭哭啼啼地強求別人的“理解”。他只是不想這輩子的下場會如上輩子一般,被指證為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然後被心安理得地殺掉,而動手的還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