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與御史楊畏頗為親近。楊畏此人雖有才辯卻嗜好縱橫學,慣於見風使舵又好功名富貴,文彥博頗有不齒。
到了文彥博這般地位,他不做評價已是一種評價。高太后點點頭,又將目光轉向了呂公著。
呂公著上前一步,斬釘截鐵地道:“太皇太后,依微臣之見,蘇子瞻更加適合。”
高太后深知呂公著為人沉默寡言,但言必有中,不由坐直了身子,正色問道:“為何?”
“臣已老邁,微仲與堯夫也有六十了,縱然此二人為相,想必操勞不了多久啦。與其讓一群老人佔據要職,不若及早提拔新晉悉心培養。由蘇子瞻邊學邊做,臣等從旁指點,來日也好避免人才斷層難以為繼。”呂公著沉聲道。
呂公著此言一出,文彥博亦勃然變色,忙躬身道:“太皇太后,呂相所言甚是!今日我等培養蘇子瞻,日後蘇子瞻再培養他人。如此綿延不絕,方是大道。”呂公著的話實則揭示了一個極為重要的道理,即人才梯隊建設。唯有各級人才源源不絕,才能使得政事貫徹始終,不至人亡政息。此時此刻,文彥博不禁想到了他的老朋友韓琦。前宰相韓琦三朝為相、策立兩帝,為臣子他已做到了極致。但另一方面,也正是因為他的強勢,使得很多有前途的臣子再無歷練出頭之日。待他辭相,年輕的神宗皇帝手上無人可用,胡亂拜了王安石為副相,以致朝政烏煙瘴氣。
有文彥博一言提醒,高太后也明白了過來,歎服道:“呂相公深謀遠慮,實乃國家之幸。”
呂公著急忙躬身一禮,連稱不敢。事實上,若非慕容復提醒,他也想不到人才梯隊建設的問題。慕容復於政務這般老辣實乃天授,他日由蘇子瞻培養出來的新宰相必然是他這個學生。只是慕容復這般年輕,這中間又該由誰來接手呢?想到這,呂公著不由暗自發愁,見識了慕容復的眼界謀略,再看朝堂諸公他不免感覺人才難得。再轉念一想,這該是慕容復自己操心的事,他不禁又自失一笑,心道:長江後浪推前浪啊!
數日後,朝廷頒下詔書拜蘇軾為尚書右僕射。自此,蘇軾創造了一個空前的奇蹟,在短短兩年之內,從一名沒有編制的民兵副隊長步步高昇直至一國總理。右相之職花落蘇軾實乃爆冷,不但在朝中勢力極大的劉摯不敢置信、在士林中名氣極響的程頤不敢相信,便是連蘇軾本人也不能相信。蘇軾自知在朝中根基不穩,不容於新黨又不容於舊黨,如何也想不明白為何最後竟是自己得了右相之位。他一頭霧水地拜謝了官家與太皇太后,回到家中將這訊息與自己的家人和學生分享,又迫不及待地吐露了心中疑惑。
他的妻子王閏之只是溫柔以對,並不因丈夫驟得高位而欣喜忘形。無論蘇軾在官場上是否得意,這都不會影響她對丈夫的一片深情。
弟弟蘇轍實在不放心蘇軾這個大嘴巴,再次不厭其煩地提醒道:“兄長既為右相,日後更當謹言慎行。”
蘇軾做了一個無奈又順從的表情,轉頭望向他的幾個弟子。蘇門四學士今日群聚慕容府,他們與慕容復相處已久逐漸瞭解他的實力並信服他的能力,心中已隱隱視這小師弟為馬首,此時便也有志一同地望向他,等著他的回答。
慕容復笑道:“老師,當年荊公決意變法,罔顧民意,遺禍無窮;而溫公立志盡廢新法,同樣罔顧民意,是以天下人人反對。如今朝廷拜老師為右相,想來是已然明白治大國如烹小鮮,當不急不躁緩緩而變的道理。”
“不錯!這天下哪有一無弊端的制度?關鍵,還是要看如何施行啊!”蘇軾感慨道。
“老師既已拜相,正該以天下為己任。無論是荊公之法抑或溫公之見,都該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慕容復又道。
蘇軾瞬間挺了挺胸膛,慷慨道:“為師自當經世濟民,鞠躬盡瘁!”
秦觀見狀無奈地瞥了身側的張耒一眼,輕聲道:“我早說了,還是明石最能哄老師開心。”幾句話就讓他忘了深究這個宰相究竟如何而來。
張耒半張著口,半晌,僵硬地點了點頭。隨後,黃庭堅與晁補之也跟著默默地點了點頭。
卻是蘇軾仍意猶未盡,再度問起了慕容復的去向。“為師聽聞吏部新的調令已下來了?”
“正是,”慕容復回道,“正要回稟老師,學生不日便將啟程前往西平赴任。學生不在京城,老師再留在慕容府未免遭人話柄,好在老師的府邸業已裝修完工,老師隨時都能搬去入住。至於我這府邸……”他四下環視了一遍蘇門四學子,“諸位師兄但住無妨,只是麻煩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