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在社會中幸福地生活著。只要消除阻擋其融入社會的種種障礙,徹之就能每天在歡笑中度過。NHK播放的紀錄片《街區的歡顏》如實地記錄了徹之的日常生活。

時隔半年左右,今年3月,我受邀到中國上海和福州兩地演講,終於得以與洪波先生相聚,並由他擔任上海一地的現場翻譯。聽說他平日奔忙於生計與育兒之間,還利用零碎的休息時間,陸陸續續地翻譯拙著《原汁原味的育兒》和《為了工作,加油》,辛苦之情形,可想而知。文如其人,在譯文的字裡行間,我們可以窺見譯者誠懇踏實的處事態度和坦蕩耿直的人格秉性,也可以感受到他對家人深沉的愛。他生活的現狀,或者就是中國許多自閉症兒童家庭的縮影吧。

自聯合國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症日”以來,日本發起“發育障礙啟發宣傳週”(自4月2日起的一週)以呼應,致力於增進人們對自閉症者的認識、理解和接納。時至今日,殺害自閉症子女或強迫其一同自盡之類的不幸事件在日本仍時有發生;“育兒不當導致自閉症”的無端誤解遠未銷聲匿跡,仍然折磨著眾多家長,可見開展宣傳活動的必要。為了消除“自閉症”字面帶來的消極印象,為了推廣“障礙在身,並非不幸”、“快樂的自閉症文化”等積極的理念,每天我都在奔走呼籲。

我真誠地希望自己的努力能給大家帶來信心和勇氣,使家長們不再因為孩子的缺陷而悲天憫人,不再去乞求人家廉價的同情;使家長們認識到“孩子存在本身就是價值所在”;使家長們發現自己孩子的可愛之處,以孩子降臨吾家為幸福,恢復孩子出世時我們作為父母的激情。只要換個積極的角度思考一下,認可稍有不同的價值觀,我們就能以“接受差異、欣賞差異”的心態,快樂地行進在育兒的旅途上。

我衷心地希望中國的家長在從自己孩子身上學到許多東西的同時,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援。“在適當的支援下自立”是孩子們的人生目標,“自閉症不要緊,有差異也可以”的花生社會是日中兩國許多家庭的崇高夢想,讓我們為其早日實現而攜手努力吧!今後,我和青山老師將經常訊問中國,不遺餘力地協助諸位,促進對自閉症者的“正確理解和適當支援”。

中國的朋友們,願我們有緣再相會!

明石洋子

2011年8月14日

①譯者注:在明石洋子女士的著作中,頻繁出現“地域”和“地域社會”兩個日語漢字單詞。日語聽“地域”的概念相當籠統,可以小至一村,大至一市甚至一縣(即我國的省“,遠遠大於一般社群。中文不妨翻譯成“當地”或“本地”。但考慮到書中將頻繁出現“地域訓練會”、“地域支援中心”等組織機構的專有名詞,譯者斟酌再三,決定將原詞移植到譯文中。

推薦序

非常高興,這本書終於要和中國讀者見面了。從拿到日文原書到翻譯出版,經歷了四年的時間。這本書飽含著作者明石女士多年的育兒經驗,譯者阿福爸爸對兒子不離不棄的愛,介紹人青山春美女士對中國自閉症孩子無私的關懷。作為整個過程見證人的我,深感榮幸。

2007年11月,經由推廣日本繪本的民間組織“虹文庫”創辦人江田拓雄先生介紹,從事自閉症教育工作近四十年的日本專家青山春美老師來訪青聰泉。次年5月,青山老師從日本帶來很多教學書籍,其中就包括這套書。當時熱心幫忙接待的阿福爸爸,也就是譯者洪波先生,自告奮勇接下了翻譯的任務。阿福爸爸利用工作與訓練阿福的閒暇時間,翻譯了這本凝聚了前輩富貴經驗的書。經由尚瑤女士向華夏出版社推薦,此書得以出版中文版。阿福爸爸既善於思考,又喜歡與人分享其感悟和經驗,一邊翻譯一邊插入“譯者注”,記錄當時他在參加青聰泉舉辦的各類講座之後的點滴感悟,這在其他翻譯類書籍中並不多見。

2010年,在青山老師的協助下,青聰泉四名老師對日本的機構、社群等進行了學習訪問。我們看見了日本自閉症孩子和成人如何在社群裡快樂而有尊嚴地生活;我們感受到最被推崇的理念是,家長和老師要學會去理解和尊重他們,接納和關愛遠比改變重要。青山老師強調我們要成為自閉症孩子情感和愛的源頭,讓他們首先從家長、老師的交往中,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讓孩子願意與人交往,覺得這是一種快樂的體驗。為此,我們要放棄“改變他、挽回一個健康孩子”的想法,因為那首先就是對孩子的不接納、不理解和不尊重。孩子身患自閉症,就像一個盲人失去雙眼,看不見不是他自己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