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禹道:“原來在我之前也有人喜愛這些,可不是卻是什麼人?”
慧明道:“是洛城中趙將軍的一位幕僚。”
裴禹眉頭不易察覺的一抖,不動聲色道:“哦?”
慧明笑道:“那時是趙將軍親自來這山寺,要重金求這書。我不解他是何意,他說是為了贈一位友人。我感其誠意,便將其一送與他。後來過了旬月,城內又有位文生來此謝我,原來那書便是送與他的。”
裴禹道:“這人是誰?能得趙將軍如此青眼。這樣大費周章,親自求書相贈,必不是尋常的交情。”
慧明道:“這人是城內軍中的參軍,我雖不深識,也覺他年紀雖輕,言談確是頗得意趣。他後來於這山寺中又來過幾次,我曾與他論道說法,也甚投契。”
裴禹輕輕“哦”了一聲,卻似不經意般轉頭掃了一眼李驥。李驥見得裴禹的眼色,略一踟躕,微微躬身笑道:“我少年時有個一起遊學讀書的舊友,聽說後來便投在洛城軍中。他便甚喜愛讀地理異志,名叫陸攸之,法師說的莫不是可巧就是他?”
慧明聞言倒是一愣,隨即道:“正是。”
李驥面上微微變色,卻聽裴禹笑道:“這世上哪有這許多湊巧事。幾面之緣,姓名也未必記得真切。”
慧明笑道:“出家人不隨口應答敷衍,確是這一位。當日我見得趙將軍在那書頁上寫了洛水攸攸,其源流長几字,後來聽聞這文生自報家門叫做陸攸之——這樣對榫,是不會錯的。”
裴禹聽了題贈的那八個字,微微“哦”了一聲。擱下手中書卷,又揀起一卷展開,似是讀了起來。
作者有話要說:
龍門石窟是東西山壁,中間夾著伊河,北朝時還沒有盧舍那,兩岸望去氣勢還是會差一些吧。這裡寫的山水地理和洛陽實際的情況是有出入的。所謂“黃公窟”,就是“皇甫公洞”,太后舅舅不假,但弒主什麼他是沒幹過的。胡太后和明帝是從靈太后與孝明帝的變種。這裡關於石窟的說法,來源是宿白先生的“中國佛教石窟寺遺蹟”。以及,單從造像頭部不看脅侍和交腳怎麼區分彌勒和釋迦?不太懂……
第43章 浮沉各異勢
此後二三日,裴禹與李驥便都在龍華山中。除了慧明相贈的筆記,其餘的均由李驥另行抄錄,頭一份便是洛河水文考。慧明見此情狀,只當裴禹是真有心蒐集當地地理文書,也未過意。第三日過了午後,李驥捧了書卷見裴禹,卻見裴禹處還有個衛士模樣的,饒是眼熟,一時卻想不起來。裴禹見了他便道:“準備回營吧。”
李驥道:“今日便走?”
裴禹笑道:“你還留戀起此間了不成?”見李驥忙不疊搖頭,忽而又冷笑道,“今夜便趕回去,我看別錯過明日升帳的好戲。”
李驥便去準備。他倆人來此本就輕裝簡行,也沒什麼需格外拾掇的。李驥只撿著個空問那衛士:“小哥看著恁的眼熟。”
那衛士施禮道:“我是閔彧將軍跟前的,閔將軍遣我來此向監軍通報些事。”
李驥聽了,微微點了點頭,也未再問。
近晚時分,一行人已近營盤。裴禹向那衛士道:“你且先回去。”
那衛士道:“閔將軍有些事怕是還想與監軍當面說。”
裴禹道:“我心中有數。你只轉告他,該如何便如何。”
那衛士略遲疑片刻,便道“遵令”而去。裴禹勒住馬韁暫且不行,轉而向李驥道:“你回營後就把水文考交給範懿,叫他好好經心。”又道,“我今晚要去見尉遲遠,你辦好了範懿的事便去著人安排,切記莫教閒雜人知道。”
李驥輕聲道:“可是……軍中生了什麼波瀾?”
裴禹冷笑道:“饒不過是些許波瀾,不礙事。只是有人耐不住,還自以為生起了恁大的風浪。”
次日,西燕軍中尉遲遠升帳,營中諸將俱在。眾人見裴禹與尉遲遠同居上首,各自心中皆有各自的猜度算盤,只都不做聲。
尉遲遠先問了陣前土山工事修築如何,底下的將官報說,以壕溝長溝作掩護搬運土袋,城上的弓箭也無辦法。幾日間工事已具規模。裴禹插話道:“西面的工事不急著修。”
那將官施禮道:“此前已得了監軍吩咐,眼下主要修葺的都是在東南向。”
西燕軍主力駐紮在西面,可偏生只這一向上工程要拖後。座下也有人不解,可也無人出聲問。裴禹不在這兩日間,營中恰如平靜水波下暗流湧動。今日的升帳,各家都揣著心思,其實也無人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