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8部分

寫幾句話,便將父親的辛勞抹殺,反而成了沽名釣譽之輩,他不服氣。

只是,無論他心裡怎樣想,黎耀楠的說辭在情在理,上一堂沒有來聽,憑什麼為了他們從而耽誤旁人的學習進度。

上次前來聽課的人心中竊喜,自以為得到了黎大人的私密傳授,再次慶幸自己沒有缺席。

十二皇子暗暗記在心裡,這種四兩撥千斤的法子,黎大人運用得很不錯。

十三皇子心不在焉,壓根沒有注意剛才發生了什麼事。

唯有十二皇子心裡透著歡喜,黎大人雖然官居三品,威嚴也不怎麼樣嘛,如果換成葉大人講課,絕對不會有人膽敢出言反駁,只是。。。。。。怎樣拜葉大人為師,卻讓十二皇子有些為難,近幾日自己頻繁造訪學士府,似乎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或許還是得請母妃想想辦法,憑藉舅父的顏面,他想葉大人應當不會拒絕。

黎耀楠清了清嗓子:“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演變至今,朋黨之說已然成為排斥異己,各方勢力之間結合起來的互相爭鬥,朝堂上,朋黨之爭比比皆是,魏朝時期,梁泰是忠臣,史高義同樣是忠臣,兩黨政見不同,儘管均是為了朝廷,雙方態度仍然相去甚遠,爭持日久,最後變為意氣相攻,矛盾就此一發不可收拾,魏朝後期的混亂,兩黨之爭功不可沒,梁泰逝世,史黨一時風頭無兩,梁黨一系的朝臣紛紛下馬,朝廷自此變得混亂,直到魏文帝繼位,為了抵抗史黨,魏文帝寵幸宦臣,使混亂的朝廷更加腐敗,奠定了亡國的根本,此乃史書之鑑。”

黎耀楠歇了口氣,淺淺呷了口茶,接著道:“無論梁黨和史黨,在我看來,均不是好官,權勢迷惑了他們的心智,到了後期兩黨之爭已經不是政見不同,而是為了利益互相攻擊。”

不少學子紛紛點頭,一臉若有所思,朋黨之爭,從前不是沒有人說過,然而卻沒有黎大人講的這樣詳細。

上次黎耀楠留下的課題,正是梁泰。由於史高義權勢滔天,魏文帝一邊畏懼於他處處順著他,一邊提拔宦臣進行對抗,卻不知宦臣早和史高義連成一氣,梁泰的死亡反而成就了他的英明,不少人會在心中暗想,如果梁大人沒有去世,史高義定然不敢一手遮天,魏朝也不會亡敗。

只是,他們卻從未想過,若是沒有兩黨之爭,朝廷又豈會越來越亂,初時,梁、史兩位官員至少是一心為民,演變到後期尾大不掉,除了繼續爭鬥他們身不由已,加劇了魏朝亡國的速度。

黎耀楠淺淺笑著,輕飄飄扔下一個炸彈:“下面我們來講講前朝的崇安之變。”

學子們紛紛變了臉色,崇安之變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前朝高祖皇帝原是罪妃之子,從小不受皇帝寵愛,十三歲混跡軍中,漸漸才得到皇帝賞識,隱忍三十餘年,先皇駕崩以後新帝即位,國號崇安。

可憐這位崇安帝,只坐了一天皇位,當天晚上高祖發動政變,領兵攻入金鑾殿一舉大獲全勝,此次逼宮,號稱崇安之變。

十二皇子一臉謹慎,黎耀楠當真膽大包天,明知現在局勢微妙,他竟然還敢說出如此敏感的話題。

十三皇子早就不見了人影,乘著十二哥不注意,偷偷溜出去玩兒了。

十六皇子興致勃勃,心裡有些幸災樂禍,十二哥拜了這樣一位老師,以後肯定少不了爛攤子,太子哥哥縱然被廢,十二哥也不足為懼。

十六皇子打著他的小算盤,或許可以把十二哥拉攏過來,當自己的左膀右臂。別看十六皇子年紀小,他的心卻一點也不小。

只可惜,他們誰也沒有料到,黎耀楠的話題是敏感,所出之言不僅半點不犯忌諱,甚至還隱隱奉和了皇上的意思。

不過想想也是,黎耀楠若真是蠢人,沒有幾分本事又怎麼可能得到皇上的看重。

十二皇子打心底裡欽佩,不知不覺間認定了這位老師,他以為黎大人講課不拘一格,從來不是書面一些枯燥的東西,很多地方值得學習。

黎耀楠言辭犀利,不管舉例也好,打比方也罷,訴說的全是朋黨的壞處,他以為在朝位官忠心皇上即可,拉朋結黨你想幹什麼,字字句句分析了朋黨的危害,言辭之間全是對皇上的敬忠。

這一堂課講完,出奇的,沒有人進行刁難,笑話,黎大人講的是朋黨之爭,你若提出反對意見,你是想拉幫結派還是想幹嘛?除非他不想活了。

就連剛才的刁修永也沒有故意找茬,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