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完五個土豆,確定今天連午飯想吃的土豆絲雞蛋卷都夠了,衛洋依然的將剩下的裝回了空間,這東西不屬於這個時代,自己藉著空間的便利能帶過來就不錯了,還是別太聖母的貢獻出去讓人種植。萬一歷史改變什麼的,那他就是罪大惡極。
在這個時代的烹飪水平太貧瘠的情況下,早飯衛洋又以他三流的水平贏得了各種讚歎,不管是孫思邈還是李豐都拿出牛人兩個胃袋兒的架勢,將半鍋麵條給吃了個乾淨。就這還一人又來了兩個土豆絲捲餅才叫夠。
“這個什麼土豆絲捲餅很不錯。”孫神醫拍拍肚子摸摸嘴,一臉的滿足,完了又看向正裝乾糧的李豐,“小豐啊,一會兒別都帶走了,老道今天還要上山採藥。”
“啊,先生,你不是說今天在家晾曬昨天採的嗎?”李豐拿著荷葉包,說話間已經裝了五六個捲餅了,那速度,生怕晚一點別人就給搶住了。
孫思邈眼盯著李豐的動作沒有阻攔,但身體已經不由自主的往櫥櫃方向去了。不一會兒也拿出一個荷葉包來,走過去要給自己裝乾糧。
李豐看到孫思邈的樣子,知道自己想要將盆裡的十幾個卷都帶走是不可能了。留念的看了一眼,才笑呵呵的對衛洋道:“洋洋,今天哥哥一定給你打一隻又肥又大的野豬回來。”
衛洋:…_…|||!小爺看著是那麼想吃野豬肉的人嗎?╭(╯^╰)╮哼!不過,別說,小爺做人的這些年還真沒吃過野豬肉。
“小衛,上午你就跟著我去採藥吧。”孫思邈將五個雞蛋卷小心翼翼的包好。雖然他的醫術很好,但作為平民吃細糧的時候還是很少的,再加上時常要接濟一些窮苦人家,孫老道對於吃細糧很是仔細。
並且他發現衛洋拿出的東西,總是特別的香甜,吃了之後似乎還對他的修為有幫助。至於衛洋能莫名其妙的拿出東西,這個他想想就不那麼驚奇了,畢竟對方是一個能穿越時空的修道者,身上有件傳說的儲物神器也不為過。
衛洋對於孫老道的提議沒有意見,況且根據他吸收的靈識記憶,中醫更講究和注重實地教學,要真坐家裡拿本書,弄幾個教案什麼的,就算到時候滿腹經綸,也只能是紙上談兵。
在現代的時候,人們常說,找中醫就要找年紀大的,這其實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自古以來中醫都是越老越香,越老給病人看病治病也越是老道。畢竟中醫不像西醫那樣,會用儀器就行,各種儀器齊上,然後再來個對號入座就搞定了。
別的不說,我們就拿診脈來說,這個在現代人所謂的常識裡,應該是中醫的首門功夫,可惜,就是這個首門功夫,很多行醫了好多年的中醫,也不一定能手到病出。不同的人,不同的脈象,不同的病,不同的脈象,光這一點,就夠很多人用一輩子來學了。
雖然有句話說:學醫三年,天下無不可治之病。
但不還有一句話不是也說了:行醫三年,天下無可治病之方嗎?
從這就可以看出,學習中醫或許紙上談兵,只沾皮毛很容易,但想要深入懂得中醫,並非一朝一夕的。
所以很多時候,中醫弟子都用經年累月的給病人看病積累經驗,從而慢慢成就一代神醫。
不管怎麼樣,對衛洋來說,他現在肚裡是有點中醫知識,但想要出神入化到可以為他自己看病,進而煉丹,卻是需要在眼前的這位經過歷史驗證的藥王孫神醫這裡深造一番。
送走李豐,孫思邈給衛洋找個了揹簍,就領著人出門了。
四月的暮春時節,其實很多草藥都還沒到採摘時節,但孫神醫的藥一向是他自己親手採摘,晾曬到配置,所以藥材幾乎從來都是緊缺的。
不過今天這一趟主要在於對衛洋進行一番醫藥知識的考察,進而教學。
如果按照正常情況,事實上,就算孫思邈是位慈善厚道的神醫,也不可能這樣收徒的第二天就快速進行教學的,更別說衛洋還是個外時空的來者。
之所以有這麼一出,更多的或許昨晚事件之後的愧疚。
從山腳採了一根,紫白色花骨朵,長得跟排隊的鈴鐺似的野草,孫神醫轉身將其遞給衛洋。
衛洋一開始還不明白這位神醫這是個什麼一樣,路邊的狗尾巴草也比這個好看吧。
走在前面的孫思邈,三步之後見背後還是人說話,回頭一看,呵!他的小徒弟還在糾結那花好不好看呢。一巴掌拍過去,忍笑道:“你當是出來春遊啊,趕緊給為師說說,這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哦!原來是要考他啊。衛洋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