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一起從城市的幾條主要街道非常招搖的透過時,全城那些原本心中還有些忐忑的居民一下子就沸騰了,畢竟,在荒野世界,糧食意味著生存,武力意味著安全,這是每一個人都極度渴望的東西,再加上大家原本對莫天和的統治就積壓這大量的不滿情緒,於是幾乎就是在很短的時間裡,這十來萬人的民心一下子就被全部吸引了過來。
而在隨後的幾天裡,和當初在新月城奪權一樣,陸正非常狠辣地將那些民憤極大,同時多少還有些心存不滿的原統治階級人員來了個非常徹底的清洗,於是,在民間一lang高過一lang的歡呼聲中,所有人的情緒也在軍隊刻意的宣傳下轉變成了對這個新的城主的崇拜和擁戴,在狂熱的情緒下,一切的工作都進行的很順利,僅僅不過是兩三天,全新的,模仿新月城的社會秩序就被確立了下來。
在收服志遠城的第四天,已經趕回新月城的陸正立刻召開了一場關於未來發展的高層會議,而讓他欣喜的是,在會議上,大家很快就對下一步的決策形成了共識。
“將已經在籌建中的,但嚴重缺乏勞動力而被擱置的重工業計劃的建設地點移到志遠城,然後在兩座城市間修一條公路,這樣能形成可以形成對幾個聚居點中心的巨大平原的半月形包圍,寒冬一過,全城立馬播種糧食,等有了足夠的收穫,立刻發動對附近的統一戰爭。”這是會議結束時大家總結而出的下一步的發展戰略,而隨著這一指導思想的推廣,很快,兩座城市裡的四十多萬人口再一次忙碌了起來,當然,由於得到了大量的新的勞動力,新月城發展的速度比以前更加快了。
三百三十一 農業
新月城的此時的制度非常類似於蘇聯時代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甚至比其還要更加集權一些,從理論上講,這樣的組織形勢無論在工作還是分配上都有著極大的弊端,不過,當人類集體陷入狂熱狀態之時,社會的發展往往會脫離正常的經濟規律,而這也導致了在當下,整個城市幾乎可以說是日新月異的變化。
統一志遠城後的數月間,在無數人沒日沒夜,不計較個人得失,甚至可以說是瘋狂的勞作下,汽車,坦克,拖拉機,各種軍用民用工廠,等等一系列的建設都在以一種驚人的速度在這一片荒野之上被生產,矗立起來,而在工業發展無比順利的情況下,正在策劃同意附近所有勢力的陸正等人自然而然地就開始將目光放在了戰爭後的另一項不可或缺的物資——糧食之上。
陸正知道,從自己奪取原來的新月城的統治權到現在為止,所有居民的糧食全都依賴自基地中的那些產糧能供應近五十萬人生存的食物合成機器,但畢竟要知道,戰前的儲備無論再怎麼豐富終歸都是有限的,所以在面對荒野上急速擴張的人口勢力,恢復農業種植是勢在必行的,而事實上,其實從一開始,作為城主的陸正就一直在關心這方面的訊息。
和想象中的不同,原本因為核戰後氣候的劇烈變化陸正根本不認為有什麼舊時代的糧食作物能作為一個物種生存下來,所以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了尋找那些變異的,但仍舊可以食用的新植物上,但當在這一天,他真正準備把絕大多數的精力投入到農業上時,新成立的農業部部長卻遞給了他幾種看起來非常眼熟的植株。
“小麥?番薯?土豆?這些東西你們是從那裡弄來的?”面對這些植物,陸正驚訝的幾乎說不出話來,而此刻,領袖的失態的反應也讓下面的人同樣是一頭霧水。
“報告城主大人,這些植株全部都是從那些幾乎兩三年才來一次的紅色鐵軍的商隊中交易過來的,據說在每一年那溫暖的兩個月裡就可以種植,全都是一個月一熟的。”雖然不明白城主為什麼不知道這些常識,但出於尊敬,部長還是詳細地解釋了一下,而隨即,他頓了一頓,又以一種崇敬的語氣繼續說道:
“不過,由於之前馬誠時代,大多數人過度的飢餓,所以往往在它們還沒有熟的時候就已經被偷吃光了,在這種情況持續了幾年之後,我們也就不再種植了,而是直接將其作為糧食儲備,而兩年前,也就是上一次我們交易得來的這些種子因為糧食合成工業的發展也就再沒有動過。”
對於部長的解釋,此時的陸正臉色更加古怪了,這倒不是他對於馬誠時代不種植糧食情況的嗤之以鼻,畢竟,農業的發展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環境,此刻,他驚疑的是這些種子的成熟速度。
陸正知道,也許在荒野世界,農業的一月一熟已經被大家作為常識而廣為接受,但作為有著舊時代經歷的人,他更清楚,這是絕對不符合自然規律的,畢竟,在巨大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