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的打算,心中的不滿擴大。
他向袁紹獻了計,想不到這一次出來反對的人,居然是陳留太守張邈。
“孟德,子許之後,你還想讓誰去送死?”張邈當著袁紹的面給曹操難堪,完全不講朋友面子。
“子許的事我很抱歉。”在衛茲這件事上,他的確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故而沒有與張邈爭辯。
張邈與袁紹、曹操都交好,但在會盟的幾天裡,張邈多次指責袁紹,引來袁紹的憎恨。
此時袁紹見到張、曹二人鬧了矛盾,立刻替曹操說話,想把曹操拉到他這一邊。
“好了,大敵當前應當一致對外,你們這般爭吵成什麼樣子?依我看,孟德此計可行……”袁紹還沒說完,張邈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袁紹當場變了臉色,礙於曹操在場不好發作。
往後的幾天,張邈事事針對曹操,終於把曹操推向了袁紹那邊。
張邈也看出了袁紹幫曹操說話的意圖,每次都給袁紹眼色看,久而久之,袁紹忍不了了。
某一天,袁紹對曹操說:“孟德,張邈如此待你,又多阻礙聯軍禁軍,不如你去送他一程。”
曹操立刻拒絕,“孟卓是我的好朋友,無論如何都該容得下他,如今天下大亂,自相殘殺會導致軍心不穩,無疑給董賊有機可乘。”
不知道張邈從何處得知此事,從那以後不在刻意針對曹操,可與袁紹更呈水火不容之勢。
而就在聯軍各自進軍時,韓馥開始縮減對聯軍的糧草供應,引來將士不滿。
聯軍進軍停止後,矛盾激化,雖然表面仍維繫同盟,實際上已經出現了自相殘殺的事實。
在這期間,徐榮在梁東大敗孫堅,對待孫軍俘虜手段殘忍至極。
而河內太守王匡也在河陽津近乎被董卓大軍全殲。
聯軍損傷後不得不退至河內,王匡因實力大損,不得不受制於袁紹。
作者有話要說:
因為文和春華都是曹魏這邊的人,所以對歷史發展是從曹操這邊去寫的
第5章 煽風
聯軍在河內駐紮,董卓派人前來求和。
袁紹認為,退兵是在他臉上扇了耳光,這個時候接受議和,豈不是更丟面子?於是,他不僅不接受,還讓王匡把董卓派來議和的人殺了。
在河內太守王匡出兵之前,司馬懿曾對司馬孚說,“王匡這個人喜歡跟著別人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做事一意孤行,意氣用事,遲早自取滅亡。”
此時,溫縣中的司馬家和趙家已經在遷往黎陽的路上。
“二公子怎麼沒和你的家人一起走?”春華很意外看見司馬懿,當時司馬朗從長安回來,勸說縣民隨他們一起外遷,沒想到司馬懿會留下來。
“春華不也是一樣?”司馬懿戴著黑色的兜帽,臉幾乎藏在陰影裡,若不是春華與他有關幾天的接觸,也不能馬上從身形認出他來。
“我家人還在這裡,自然不能離開。”她覺得司馬朗的話沒錯,也勸過父親,可是被父親拒絕,她自是不能丟下他們不管。
“黎陽那邊有大哥打點。倒是溫縣更讓我放心不下,三弟和我便留了下來。”
“三公子?”她沒記錯的話,司馬孚可沒有修為護身啊。
“除去修為外,三弟的能力不亞於我,應付現在這個局面還是遊刃有餘的。”司馬懿說起司馬孚時,話語中帶著幾分驕傲。
在王匡受袁紹之命對自己的妹夫胡母班下殺手時,司馬孚就按司馬懿的吩咐,去聯絡胡母班的族人。
“河內不能落入王匡這等賊人之手。”
“那二公子認為誰可堪大任?”沒想到司馬懿會將此事告訴她,春華驚訝之餘更多了幾分好奇。
“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司馬懿說著,藏在陰影裡的雙眸閃動著志在必得的光芒。
“……”
角落裡突然躥出一團黑影,春華猝不及防地被撞了個滿懷。
低頭一看,一個五、六歲扎著馬尾的少年正睜著一雙溼漉漉的眼睛望著他們。
“你們是什麼人?”
“我們?”春華看了一眼司馬懿,見他沒什麼表示,自己對少年說,“我們當然是住在這裡的人了,你呢?也是這裡的人嗎?”
“我家在譙,不在這裡。”說起自己的來歷,少年突然伸手拉住司馬懿的衣服下襬,“你能不能幫我個忙?”
司馬懿在聽到少年說自己來自譙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