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的戒心實在令人瞠目結舌。
“自我封閉,又拒絕與他人來往,這樣的人遲早死在自己手裡。”劉和自從看開了是是非非,與公孫瓚的數次交戰下來,都為父親感到不值,公孫瓚這樣的人,實在不配為一方之主。
或許在他得到卓越戰功之前,的確是個赤膽忠心待人誠懇的人,但隨著征戰的次數增加,在廝殺中養成了他殘忍性格,漸漸轉向殘害百姓。尤其在劉虞被害後,原先追隨他的人都漸漸疏遠了他。換而言之,他會到如今這個地步是自己一手造成,但劉虞的死卻是一道催命符。
劉和對司馬懿說:“如今公孫瓚已到這般田地,觀袁紹的架勢,勢必要將幽州收入囊中,二公子還是早日離開為好。”
司馬懿點點頭,說道:“劉大人,願你大仇得報,日後若有用得上懿的地方,只管派人到河內溫縣送信予我。”
“嗯。”劉和輕輕頷首。
·
興平二年冬,天子東歸,李傕與郭汜後悔,派兵追趕,楊奉等人傾力相護,行至河東。
袁紹謀士沮授力勸袁紹將天子迎至鄴城,以便挾天子以令諸侯。②
眼見袁紹心動,一向與沮授不和的郭圖唯恐沮授因此事得袁紹賞識,為防自己受制於沮授,聯合袁紹麾下大將淳于瓊一同進言,陳說將天子接到鄴城勢必會受天子所制,每有行動必須要先行請示。
袁紹認同郭圖所言,遂不理會。
十二月,李傕的追兵在弘農追上劉協,在東澗大敗楊奉董承等人。
楊奉等假裝與其講和,暗中派人到河東調白波帥李樂等人來救。
行至黃河邊時,劉協身邊衛士已不足百人,楊奉遂結營護衛,營地被追兵圍困,形勢危急。
入夜。
楊奉把楊彪、李樂叫來,吩咐道:“等下我負責引開李傕的人馬,趁著夜色,你們帶陛下渡河,務必保證陛下的安全。”
“大哥,我跟你一起留下!”李樂忙道。
“不,你留在陛下身邊,答應大哥,一定要保護好陛下。”楊奉按住李樂的肩膀,注視著他的眼睛。
李樂一咬牙,“好,我答應你。”
楊奉轉而對楊彪道:“楊大人,陛下就拜託了。”
“楊將軍請放心,就算拼了這條命,我也要保陛下週全。”楊彪肅然道。
楊奉往劉協的營帳看了一眼,提劍毅然離去。
作者有話要說:
①《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先是時,潁川戲志才,籌畫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彧薦嘉。
《三國志·魏書·荀彧傳》:先是,彧言策謀士,進戲志才。志才卒,又進郭嘉。
裴松之注引《荀彧別傳》:取士不以一揆,戲志才、郭嘉等有負俗之譏,杜畿簡傲少文,皆以智策舉之,終各顯名。
②《後漢書·袁紹傳》:“沮授說紹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官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
戲志才一出場就……'蠟燭'
第29章 迎接
建安元年正月,護送天子的諸將開始互相猜忌。
自從楊奉為劉協渡河爭取時間後,劉協對他很是信任,常常與他討論事情,這讓國丈董承十分忌憚。董承一尋到機會就在劉協面前詆譭楊奉、李樂等人,更是拿白波賊與黃巾軍的身份說事。
對於楊奉肯捨命相護的原因,劉協並不懷疑,自然沒有將董承的那些話放在心上。
怎料最近一次竟被李樂無意間撞破,董承害怕被楊奉加害,便慫恿張楊一起把天子結接回洛陽,儘快離開河東。
李樂知道了董承的陰謀,想到楊奉為了保護天子冒著生命危險斷後,現在卻被小人詆譭,心中忿忿,怒氣衝衝地來到楊奉休息的地方,“大哥,那個董承實在太過分了!”
楊奉正在給傷口換藥,見李樂一副快要噴火的模樣,不由好笑,“他怎麼你了?”
見到楊奉的傷,李樂更是為他不平,“他要是針對我,我倒不願跟他計較,反正我是不會離開河東的。可他在皇帝面前挑撥你和皇帝的關係,實在太可恨了!”
“哦。”楊奉沒什麼反應。
“大哥你這是什麼反應?兄弟我都快氣死了。”李樂沒好氣地瞪他一眼。
楊奉不慌不忙地包好傷口,穿上衣服,這才解釋道:“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