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部分

◇索瑪麗·曼基金會(Somaly Mam Foundation; 。somaly。org):由一名小時候遭拐賣的女性領導,在柬埔寨打擊性奴役。

◇託斯坦(Tostan; 。tostan。org):在非洲與當地部族村莊溝通外陰切除議題最為成功的組織;接受實習生。

◇生命之聲(Vital Voices; 。vitalvoices。org):在許多國家支援女權,在打擊人口拐賣方面特別活躍。

◇白絲帶安全孕產聯盟(White Ribbon Alliance for Safe Motherhood; 。whiteribbonalliance。org):發起全球對抗孕產婦死亡的運動。

◇國際婦女互助(Women for Women International; 。womenforwomen。org):成立網路平臺,讓女性贊助人幫助發展中國家的窮困婦女。

◇國際婦女運動(Women's Campaign International; 。womenscampaigninternational。org):致力於提升全球婦女參與政治的程度及民主程序。

◇女性尊嚴計劃(Women's Dignity Project; 。womensdignity。org):由一位美國女性成立,促進坦尚尼亞的產婦陰道瘻管修復工作。

◇女性學習夥伴計劃(Women's Learning Partnership; 。learningpartnership。org):加強發展中國家的女性領導及權益。

◇女性難民委員會(Women's Refugee mission; 。womensrefugeemission。org):隸屬於國際救援委員會,注重婦女兒童及難民。

◇女性世界銀行(Women's World Banking; 。womensworldbanking。org):支援全球協助婦女的小額金融機構。

◇世界女性成功組織(Women Thrive Worldwide; 。womenthrive。org):國際倡議團體,援助物件主要是貧窮國家婦女。

◇世界瘻管基金會(Worldwide Fistula Fund; 。world widefistulafund。org):致力於改善孕產婦健康,目前在尼日興建瘻管醫院。

致謝

本書得以付梓,稿源主要來自我們夫婦幾年來共同為《紐約時報》撰寫的報道,對協助報道順利進行的有緣人,我們皆深懷感激;包括髮行人阿瑟·蘇茲貝格(Arthur Sulzberger Jr。),他邀請尼可撰寫專欄,而且與家族成員一道,不惜血本地支援《紐約時報》報道全世界的重要新聞。

近年來,我們看到其他新聞組織由於擔心後果而不願報道國際新聞,想到自己作為蘇茲貝格家族報社的一份子,我們備感欣慰之餘,也與有榮焉。比起季度盈利,他們更堅定地信守和致力於自己的使命。對此每一個真正關心新聞的人都應該心懷感激。在《紐約時報》,我們要特別感謝比爾·凱勒(Bill Keller)、蓋爾·柯林斯(Gail Collins),以及尼可的現任編輯安德魯·羅森塔爾(Andrew Rosenthal)。安德魯不僅批准尼可休假從而讓本書得以完成,也得忍受尼可不時消失於叢林和戰爭地區。那卡·納撒尼爾(Naka Nathaniel)先前是《紐約時報》的攝影師,從伊拉克戰爭期間開始,五年來固定陪伴尼可出差,他們在一個又一個國家一起遭逮捕,那卡是位完美夥伴。還有《紐約時報》的華盛頓首席特派記者大衛·桑格(David Sanger),他是我們的大學好友,此後一直擔任我們的絕佳參謀,我們有什麼新點子都會先跟他討論。

特別感謝《紐約時報》從喀布林到約翰內斯堡的許多海外特派記者,當我們拜訪那些城市時,他們敞開家門和辦公室讓我們使用,也為我們打通了人脈。許多年前,比爾·薩菲爾(Bill Safire)介紹我們認識了頂尖的出版經紀人安妮·西寶德(Anne Sibbald)與莫特·詹克洛(Mort Janklow),從那時起,他們就一直給予我們極大的幫助,也是我們每一本書的助產士。我們在克諾夫(K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