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們在這裡搭棚而住。並形成了一個個小小的村莊,李好他們的到來引起這裡的人們的好奇和關注,當他們知道李好他們也是過來選地曬鹽的,心裡似乎略有牴觸的意思,畢竟是來搶他們飯碗的。只是李好他們可是打著官府的旗號的,所以當地的百姓一時也不敢輕舉妄動。
與民爭利這不是李好的習慣,他到這來只是為了把這片海域盡大化的開發起來,同時帶動周邊經濟的。所以對於這裡原本靠曬鹽維生的百姓他肯定需要妥善安置,他要修建的鹽池產鹽後肯定需要大量的人手,這裡的村民就是最好的資源了。到時他們在鹽場工作比他們自己曬鹽的待遇還要高。更重要的一點是這裡的鹽場弄出來以後,這裡就會吸引大量的人手過來,到時他們自己還可以從事買賣之類的,只要他們眼光夠好,發財那是遲早的事情,而且就算老老實實全家去鹽場上班也比現在的生活好多了,每個人都有工資領的。李好沒事就在周圍的幾個村子宣揚這些道理,順帶還給村裡的小孩子們帶去一些小吃什麼的給他們講講故事,或者給幾個村子的病人,時間久了周圍的百姓也對他們這夥人放鬆了警惕,甚至還能和李好有說有笑了,尤其這些人熬鹽完全跟自己不一樣。
過了一個月海岸相對平緩的地方,已經築起了一塊一塊的淺水池子,池子的沿兒是用紅磚砌的,池底敷上了一層水泥。這些池子都不深,方方正正的,一塊接一塊佔據了很大的一片海灘,裡面關了海水,遠遠看上去,除了沒有水稻,和江南的水田一個樣。這些只是一片試驗的地方而已,規模並不算很大。這些試驗的地方一搞好後李好順帶叫帶來的工匠幫周圍村子的村民把房子全部修了一番,各家自出勞力然後就地取材燒製水泥什麼的來蓋房子,順便還修出一條不大不小的水泥路出來,這是後話。
李好現在和李恪兩人還有村裡跟著他屁股後面的小孩子正光著腳,踩在“水田”裡,那些小孩子一個在水裡面瘋跑,跑到哪兒,就灑下一串串銀鈴般的笑聲。李好撿起一片扁扁的石頭,朝著大海平平的扔出,石片打到了海水,又彈了起來,在海面上跳躍了三四次,才消失在潔白的細浪間。
這時小孩中有個小女孩咯咯笑著跑到他身邊,“李叔叔,你說阿媽以後再也不用熬夜煮鹽了?是真的嗎?”。她已經問了三次,總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生怕聽錯了。這不能怪這個小孩子,這個時代的海鹽就是這樣出來的,家裡最大的鐵鍋,裝滿了海水,煙熏火燎的熬上大半夜,只能熬出一把把鹽。村民要想多熬點鹽多點收入那就得不停的這樣反覆這操作,那日子可想有多辛苦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所以村裡的娃娃們個個都異常的懂事和成熟。
旁邊的李恪雖然很相信李好,但是就現在這樣就能熬出鹽出來,他似乎還有點懷疑。李好沒有給自己辯解,他現在完全有這個自信。他現在搞地這個鹽場,漲潮時開啟閘門,把海水灌入鹽田。在田中暴曬蒸,濃縮到15度左右,再開啟鹽田地閘門。從溝渠流入滷水池。在池中沉澱泥沙,澄清後地滷水用人力抽水車抽入結晶池,於飽和狀態下繼續蒸,很快就能結出白花花地海鹽晶體。(未完待續……)
☆、第一百八十六章 鹽田
新修的這個曬鹽場整個鹽場有四畝地鹽田。合公制二千五百平方米。這地方降雨少而風力強,屬於全年蒸量最大地地區。目前正逢夏季七月。經李好測定,鹽田日極限蒸量達到10毫米。也即是說所有地鹽田一天能蒸25噸海水。海水含鹽量大約百分之三點五。一百噸海水即能製鹽約一噸,約合唐代地一千斤左右。逢陰天產量降低,逢雨天不能生產,但平均每月應該能達到極限產量地一半,即九百斤海鹽。
這只是四畝地而已,如果大面積的推廣,那產量就可以想想了,而且這裡的鹽質量上乘,白花花的直晃人眼睛,周圍的百姓和李恪都被眼前白花花的鹽驚呆了,這新式製鹽太厲害了吧?不是源於剝削,不是源於掠奪,而是成功地利用了太陽能,把人從柴火熬鹽地繁重勞動中解脫出來,透過先進技術實現了生產力地飛躍。而且,鹽田的規模還可以繼續擴大,從理論上講,杭州灣這邊還完全可以利用成本優勢,壟斷整個大唐的海鹽生產……
就在李恪還在吃驚的時候早在第一批鹽出來以後李好就附了樣鹽和一封書信給一個護衛讓他去找大唐商會在杭州的分部的人,把這些東西交給他們就可以了。同時還附了同樣的東西給他自己在揚州的產業的負責人,叫他們邀請一些揚州的富商一起過來看看,到時將在杭州舉辦一個拍賣會,把這個新技術以及那片鹽地做價分開七成拍賣出去,剩下的一成歸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