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廖化的不作為,被控制的杜遠眼角都流血了。父仇,是壓在他心間的重石,今日才得償所願,關鍵時刻,煮熟的鴨子又飛了……
杜遠後悔呈英雄,後悔侮辱高順,早知道以形勢要挾,一刀砍掉高順的頭顱多好啊!此時,杜遠後悔的腸子都青了。
而高順本人被部將簇擁,在撤退中,閉目養神。
從高空俯瞰:彎曲的山道中,高順的運輸隊在前緩慢的移動著,太史慈和禹二分別控制杜遠和裴元紹給隨運輸隊後面,而廖化率領黃巾軍精銳部隊隔著二百米的距離,緊隨其後。
當然,背地裡,禹大等人已經趕到所有隊伍的前面了。
這樣的情景,危險對三方都是均等的。直到一處開闊的平地,距離潁川城十里之地的平地,太史慈和禹二才遵守承諾釋放了杜遠和裴元紹。
回到本部陣營的杜遠一臉鐵青,他二話沒話,就扇了廖化一巴掌。之後,杜遠駕馭戰馬獨自離開大部隊,形單影支返程了。捱到巴掌的廖化一臉苦笑看著裴元紹,裴元紹無聲的搖搖頭……
等數千黃巾軍如潮水般退去後,高順才向太史慈等人跪拜,感謝救命之恩。面對數百人的跪拜,太史慈含笑攙扶起高順,同時招呼其他的將士莫要客氣。
在一處樹蔭裡,漫天的星光下,邊吃邊喝,一番寒暄之後,雙方正式通報了姓名和來路。當高順得知太史慈身居官軍和黃巾軍的雙重身份時,倍感驚奇,以他忠心不二的品格和思維來看,他覺得不可思議:這是君子所為嗎?……可是轉念之間,心思縝密的他也想到:就是這樣非君子的義士救他於不可逆轉的危難之中啊!如今,曾經的死對頭的立場,今日也歡聚一堂了。
一來二去之後,太史慈便向高順扔出招攬的橄欖枝,:“高都尉,以你的武技和陷陣營的威名,何故充當購糧的運輸隊呢?莫非溫侯呂布手下還有什麼戰力奇強的秘密部隊?……。”
太史慈的言語充滿疑惑,充滿離間之意,充滿不平之氣。
高順聞言,英朗的面目便露出濃重的無奈之色。他沒有回答太史慈的問話,他身邊的愛將部司馬高淳怒氣回答太史慈說道:“太史統領有所不知,自從呂布敗於李傕之手,率領部隊從長安撤退。當時,天下雖大,確實沒有我等的存身之地,在袁門少主袁術的指點下,呂布率領部隊來到徐州的小沛城。自此,我們陷陣營便成為呂布的累贅,原因無他,因為呂布不再面臨大型的會戰,沒有大型的會戰,陷陣營還有什麼優勢呢?……加上平日裡高都尉不願意參與呂布對周邊區域的搶劫,加上高都尉經常秉公直言,忤逆呂布的心願,我們的陷陣營的將士更是如遭冰霜……如此情形,主子不喜歡陷陣營將士,同僚伺機踐踏我們,以博取呂布的歡心,我們的日子過得連狗都不如啊!”
部司馬高淳講到這裡,高順便用目光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太史慈裝做沒看到高順的反應,他輕笑說道:“如高司馬所言,那你們還不如遠離呂布,佔山為王落草為寇,如此,名聲雖不好,倒也落個逍遙自在啊……俗話說: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樹挪死,人挪活啊!”
太史慈的言語極具煽動性,在座的陷陣營四名部司馬和八名曲軍侯眼露贊同之色。只是高順不同意的太史慈的說法,他正言說道:“太史統領,即便溫侯呂布對我等有失公允,但是我等不能忘記溫侯當初對我等的知遇之恩……如今,溫侯雖然行為乖張,即便他神勇無敵,但是隨時滅亡的危險包圍著他,如此險境,我等怎麼能離開呢?”
高順情真意切的言語,令太史慈和禹二動容。高順的表態,也讓太史慈對其招攬的信心倍受打擊啊。太史慈無奈地搖搖頭。
歷史的真實:高順就是如此的愚忠,當他和呂布被曹操俘虜後,呂布本人還向曹操求情,可是高順面對曹操的名利誘惑,一心盡忠赴死。最後,曹操痛殺了他……可是在架空的網文中,高順的命運不能轉變嗎?呵呵。
第五十七章 坦誠心終有所報
高順的當場表態,也讓其部下收起驛動的心意,不再心猿意馬。可是,太史慈依然不放棄招攬高順的心意,他硬著嘴皮對高順說道:“我對高都尉的忠貞由衷的敬佩,但是高都尉又沒有想過,如果滅頂之災不幸將領,連華夏第一勇士呂布都扛不住,試問爾等如何抵擋呢?良禽擇木而息,如果主子品行不端,言行不公,作為屬下的也不必愚忠……這才符合天道!”
雖然太史慈的言語對高順而言,不中聽,但是畢竟太史慈是他的救命恩人,天性淳厚的高順並沒有當即反駁太史慈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