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還是熱兵器。打仗總是要靠人的。
卓巴看了報捷的奏章之後,不禁喟然長嘆,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換了是他,如今精妙的計劃他或許也能佈置出來,但恐怕沒有那個決心執行。因為這裡面出現偶然和變數實在太多。太過於冒險已經不是他這個年紀地人能做的出來的。道:“皇上,此戰之後。福建雖有數萬兵馬,不過已非朝廷之敵,老臣建議讓洪承疇大人速速南下,一舉蕩平福建。”
這個念頭早在朱影龍接到捷報之後就已經動了,不過他考慮的不僅僅是福建一省的得失,他是皇帝,大明帝國最高的領導人,他的眼光不能侷限在國內,更多的應該放在國際上,確切的說尋找潛在的敵人,鄭氏一旦覆滅,得益並不僅僅是朝廷一人而已。
“皇上擔心紅毛地荷蘭人?”周文元掌管暗影,是大明帝國的情報總管,又是最親近信任的大臣之一,揣摩聖意自然是又快又準。
在許多人眼裡臺灣(小琉球)、澎湖等島嶼不過是些不毛之敵,一些化外蠻人的雜居之敵,但周文元卻清楚朱影龍這個皇帝地心思,因為朱影龍曾不止一次的說過要收回小琉球的話,聞者上心,況且在暗影的情報工作中,小琉球地情報刺探也列為一等,如此周文元豈能看不出皇帝心中之慮。
“是呀,大勝之後必有大憂,荷蘭人和鄭芝龍為爭奪小琉球的控制權已經磨擦了好幾年了,這兩年隨著鄭芝龍實力的增強,荷蘭人也在不斷在臺灣增兵,一旦鄭氏敗亡,以荷蘭人地侵略成性地性格,會放過到了嘴邊地肥肉嗎?”朱影龍擔心的就是這個,而就是因為這個,他暫時並不想處死鄭芝龍,反而需要利用他來做文章,當然放虎歸山地事情他是不會做的。
“一個小小的番邦夷人國家何以讓皇上如此緊張?”卓巴身為不 解,他雖然智慧超群,但也侷限於歷史,對荷蘭、英國這些新興歐洲海上強國並不十分了解。
當然了,朱影龍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他也不是學歷史的,知道的也就是一些大概的情況,荷蘭這個時候應該還是海上最強大的國家,等到三次英何大戰之後,荷蘭才慢慢走向衰敗,英國取代荷蘭成為海上日不落帝國,不過現在荷蘭人的海上力量還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佔據呂宋等南洋諸島嶼,海上貿易給荷蘭帶去了鉅額財富,也膨脹了荷蘭人的野心,特別是神秘富饒遍地是黃金的東方文明古國,荷蘭人急切的想打通與明朝的貿易往來,奈何明朝閉關鎖國,荷蘭人一直尋求都在尋求機會,文的不行,接下來就是用堅船利炮了,這是西方殖民者慣用的伎 倆,自己熟知的歷史中,那位清朝最偉大的君主,康熙皇帝收復臺灣也花了八年的時間,而且臺灣因為鄭氏的艦隊存在,大清國在建國初期沿海雖然屢屢被鄭氏侵擾,但西方那些列強們始終沒能開啟中國的大門,當然,這也與西方列強之間爭奪殖民地和霸主有關,現在去鄭氏,朝廷直接面對的就是西方列強,雖然這僅僅是他們很弱小的力量,現在一舉蕩平鄭芝龍的海上力量也不現實,這著實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不過並非沒有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只是沒有人敢說,也沒有人敢上書。最簡單的就是再一次招降鄭芝龍,朝廷全面接手鄭芝龍地艦隊,這樣朝廷海軍實力必然有一個巨大的飛躍,短時間內足以抗衡荷蘭人,同時如果要打通到歐洲的貿易通道,一是同意荷蘭通商貿易的請求,透過談判可以達到,第二呢,武力打通通向歐洲的航道,不過現階段。朝廷更需要穩定的時間也恢復國計民生,這一條路就算朱影龍想走,也會遭到最猛烈的反對,而且他也不願意這麼去做。
福建好打,但沿海的安全怎麼辦?這個問題在南征之前朱影龍就召集過數位內閣大臣商議過,都沒有找出一個最好的辦法來,而且南征前途未定,就算找到一個好辦法,到時候也未必能行的通。
卓巴當然不知道朱影龍會有如此之多地想法,只是看到朱影龍嘴角的笑容漸漸的收斂。表情似乎比接到杭州大捷的捷報之前還要沉重三 分,究竟是什麼讓朝廷大勝之後的皇帝心緒沉重若斯?
“卓老愛卿,你可知道我大明一匹絲綢費銀若何?”朱影龍問道。
卓巴閉目想了一下,道:“普通的大約五兩到十兩之間。上等絲綢都在十五兩以上,最好的絲綢甚至超過白兩。”
“卓老可知我大明一匹普通的絲綢運到那西方紅毛藩國賣出,獲銀多少?”朱影龍又問道。
卓巴呆了一下,回答道:“這個老臣不知。”
“普通的十倍。上等的二十倍。”朱影龍手輕輕地敲打在桌案 上,重重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