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來說,這種事情已經是司空見慣。
但是當漢人變得和蒙人一樣狠的時候,他們就抓瞎了。
這種事情,在以往不止一次的被驗證過。
有些時候,漢人就應該放棄所謂的矜持,所謂的高貴。
所有的尊嚴,都是以勝利為前提的。
霍去病將堅壁清野用在了匈奴的身上,故成就了封狼居胥的冠軍侯。
冉閔一紙殺胡令,讓胡人聞風喪膽。
人口基數從來都不在一個層次,當漢人露出獠牙,所有的敵人,都會發自內心的顫抖。
只是,很多東西在潛移默化之間,束縛住了漢人的手腳,讓他們習慣了所謂的“禮儀”,忘記了曾經的“野蠻”。
所有文明一次又一次的被“野蠻”所踐踏。
這或許是歷史的倒退,但是如果真的是倒退,趙昊也寧願是在自己的手中完成的。
連家園都守不住,再富饒的文明,又有什麼用?
“把那些漢人撤回來。”忽必烈突然道。
金輪臉色一變,拱手道:“王爺?”
“本王說撤回來。”忽必烈的聲音忽然提高。
金輪被此時忽必烈的神色嚇了一跳。
他從來沒有見過忽必烈失態。
金輪不是純粹的蒙古人,他出身密宗,是藏邊人士。
之所以投身蒙古,是因為在他的眼中,蒙古的確是強大異常,不管是蒙哥還是忽必烈,都是胸懷大志之人,有王者風範。
相比之下,宋朝不值一提,他們已經失去了進取心。
所以金輪最終成為了蒙古國師,他對蒙古一統天下沒有絲毫的懷疑。
但是這一刻,金輪的內心有了一絲的動搖。
他發現,趙昊給大宋帶來的改變,實在是太多了。
或許現在還不能影響大局,但是若是襄陽此戰攻不下,那假以時日,宋朝是否會脫胎換骨?
金輪沒有把握。
“本王不能成為蒙古的罪人。”忽必烈的語氣轉為平緩。
金輪明白忽必烈的話。
從前的蒙古,從來沒有擔心過宋朝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但是當宋朝真的如此做了之後,他們才發現,其實他們無能為力。
戰爭,最無辜的就是平民百姓,最無力的也是平民百姓。
而不只是大宋有平民。
蒙古一樣有。
忽必烈可以不擔心大宋的反攻,但是他必須要擔心權力幫的北上。
權力幫弟子,單兵素質甚至還要超過蒙古人。
兩軍對陣,忽必烈不懷疑蒙古軍隊會獲勝。
但是若是權力幫化整為零,北上草原,專門挑婦人老人甚至牲畜下手,會造成怎樣的慘狀,忽必烈無法想象。
所謂的底線,是大家都遵守才叫底線。
從前一直是蒙古在突破底線,大宋在遵守底線。
現在趙昊將大家的底線拉到同一程度,慫的必然是蒙古人。
還是那句話,大不了我們比人多。
別說一換一,就是二換一,十換一,這方面趙昊都不會慫。
就是人多欺負你們人少。
看到最前方的大宋百姓在不斷的撤退,後方的蒙古士兵這一刻束手束腳,再不敢向從前那樣動則打罵,肆意屠殺,襄陽城上,傳來一陣震天的歡呼之聲。
“殿下,郭某實在是慚愧。”郭靖拱手道。
他是真的慚愧。
在趙昊下令殺掉一百個蒙古人是時候,郭靖發自心底的憤怒。
他完全不能接受這種行為。
若非孟珙拉住了他,他幾乎當場就會質疑趙昊的決定。
但是隨後事情的發展出乎了他的預料。
忽必烈的服軟,是他完全沒有想到的。
但是這一戰會有多少的大宋百姓倖免於難,從今以後會有多少的大宋百姓得以避免充當蒙軍的先鋒,他是看得到的,也能夠想的到。
郭靖明白了一個道理,什麼叫大仁,什麼叫小仁。
他做到的,只是小仁。
而有些揹負萬古罵名,被人咬牙切齒痛恨的屠夫,行的確是真正的大仁之事。
只是對很多人來說,甚至是對後人來說,他們崇拜的,都是“小仁”。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悲哀。
對蒙古來說,忽必烈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不管他做了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