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思意躊躇,抬首問天何處去?
天下四大部州,二青自知身處南贍部州,南贍部州乃人道昌盛之地,道教發源之所,若真是西遊世界,那在這南贍部州,就能碰到不少仙神。他已知自己身具功德金光,尋常仙神不會隨意將他打殺。
想及此,二青便想到了西遊中四聖試禪心那集,其中有個驪山老母,乃地位尊崇上仙,連觀音等三位菩薩都只能演她的女兒。
驪山老母的道場便在長安外的驪山上,二青覺得,可以往她那裡去尋找一番。傳言驪山老母乃慈悲上仙,常顯化真身,點化眾生。
相傳,許多人都曾師出於她,諸如戰國時的鐘無豔,唐代的樊梨花,還有著名蛇妖白素貞……想及此,二青雙眸便不由亮了起來,這個世界,是否也有那麼一條白蛇,於千年後,去找許仙報恩呢?
他覺得,下一站,可以往驪山去尋尋答案。
想至此,二青收攝心神,不再胡思,抬首張口,吞起月華。
日上三竿,二青瞅準方向,縱掠下山,一路往東南而去。
山高林密間,有簌簌聲響,草木相分處,有青影流淌。鳥獸聞其氣息,驚飛疾躥而去,山鷹不敢垂首瞰,虎豹哪敢把頭伸?
夜食月華,朝攬紫氣,飢食寶藥,渴飲幽泉。
慨施教化,有教無類,勸其向善,諄諄教誨。
此一路,千餘里之遙,卻是遊走兩年有餘。
而他體長,也已十二丈,腰粗若缸,蛇首猙獰,細觀極恐。
這一日,他攀峰上嶺,於一高峰處,盤身抬首,舉目遠望,但見一雄城虎踞於遠處,城頭旌旗召召,甲士持戟跨刀。
城門處,人影綽綽,官道上,車馬往來如織,隊排如龍,有官紳士子,腳伕力士,貴婦淑麗,凡婦民女。有的挑柴擔菜,有的抬轎牽繩,有坐轎跨馬的,有持劍跨刀的,喧喧嚷嚷,好一副人間熱鬧景象。
抬眼望,城門與城樓中間,上書三個大字——長安城。
二青知道,自己離目的地已然不遠。
縱身下峰,往官道旁暗潛,經數日,聽得驪山具體位置後,他才轉身上山,往日的地游去。
不出半日,他便來到目的地,但見山高峰險,澗深壑幽,松柏翠翠,草木森森,雲霧繚繞,霞光燦燦。
風拂山崗濤聲蕩,虎嘯猿啼伴耳畔。
野彘胡羊影綽綽,雉鳥狐貂漫山躥。
風掃葉落,草木漸枯,秋風已至,百獸齊忙。
二青遊身進山,鳥獸自去,翻過幾座山頭,見一古廟矗于山巔。
古廟前,有松柏數列,有奇石橫臥。
古廟古樸,門上書‘人祖廟’三字。
第17章 始祖神廟
人祖廟,相傳乃後人祭祀人皇始祖伏羲女媧之所。先秦時,此廟還作‘始祖廟’,只因撞了秦始皇的名諱,遂改為‘人祖廟’。
據後世考古研究,此地人祖廟,其歷史甚為悠久,也被稱為始祖發源地之一。且這驪山上,傳說故事實在不少。
而驪山老母,亦是這些傳說故事的主角之一。
而從秦至漢,再到現在,這驪山,一直都是皇家的後花園之一。尋常人跡罕見,虎豹蟲狼不少。唯驪山老母宮有百姓上山進香。
而二青出現在這九龍峰之一的峰巔上,自是無人知曉。
人祖廟佔地不廣,遠看更似一間尋常瓦屋。探首推開廟門,但見二位始祖神相立於眼前,搖首四顧,壁上有壁畫幾幅,略顯斑駁。
二青望著二位始祖神相,心中思索,神話故事中,二位始祖乃人首蛇身,女媧娘娘捏土造人,遂有人族,因此被喻為人族先祖。
然在許多神話小說中,他們卻又是妖族的始祖。
這方世界,算不算得神話小說世界?
且二青自覺己身為蛇,至少也有一半與這人祖相類。
於是,他叩首誠拜,心中祈禱道:“二位始祖在上,後生晚輩岑二青,在此誠拜二位始祖先聖,望二位始祖在天有靈,感二青心誠,指點於二青,助二青脫萬世輪迴之苦……二青虔乞,叩首誠拜!”
叩了幾個頭,二青退出人祖廟,於廟前盤身,頓首再拜。
夜,銀月如盤,高懸於空,月華傾瀉大地,二青於廟前舉首吞噬。
日上三竿後,二青便藏身於廟旁草叢,睡起大覺。
這一住,便是七日,他日日朝神相叩拜,便是希望有朝一日,人祖能夠顯靈,顯聖於前,點化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