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成為大患,我才能動手殺了他,若是二弟一直當乖寶寶,一直安穩,我反倒是不好動手,免得他人說我,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在歷史上,老二砍了老大的例子很多,如老二楊廣砍了老大楊勇,宋朝的趙二砍了趙大。
然而,老大算計老二的例子也不少。
比如,曹丕就算計了曹植。
而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鄭莊公克段於鄢。
鄭莊公是嫡長子,可惜老媽姜氏不喜歡他,而寵愛他的弟弟叔段。武公病重,武姜在武公面前說叔段賢,想要立段為太子,武公不答應。
在鄭莊公極位後,他的母親姜氏與胞弟姬段串通一氣,給他多方製造麻煩的時候,而他多方隱忍不發,多次推讓。姬段想佔好的地方,他就把姬段分封到京地;姬段貪慾不足,大修城邑。圖謀不軌,他也裝出一副漫不經意的樣子;姬段把西邊和北邊的城邑變成自己的私邑,力量不斷擴大時,他也讓步。
鄭莊公知道過早動手,必遭外人議論,說他不孝不義。所以故意讓叔段繼續囂張。
他在隱忍的同時,私底下一直在做充分的準備,以求一招制敵。可他的對手卻把鄭莊公的剋制隱忍、妥協退讓認為是軟弱可欺,於是乎步步進逼:姬段動員軍隊企圖偷襲鄭國國都,周天子大舉起兵進犯鄭國縱深之地。他們這種忘乎所以的舉動,恰好為鄭莊公痛下決心全面反擊提供了絕佳機會,在有充分準備的前提下,可見,不出手則罷。一旦出手,就又準又狠,雷霆萬鈞,摧枯拉朽,給對手以毀滅性的打擊。
相反,歷史上的李建成做得就不好,不斷與李世民爭執,屢屢出手。屢屢沒有打到要害,反倒是落下了殘害弟弟的名聲。
到了最後。一場玄武門之變,被李世民反擊而死。
高手不輕易亮劍,一亮劍,必要見血;而有些人屢屢亮劍,結果屢次失敗。
成功有兩條方式,一條是拉低敵人的智商。敵人被忽悠傻了;第二,這是敵人把自己當作傻子,然後致命一擊。
此時,李世民屢屢冒頭,多次擴張勢力。那就順了他的心,正所謂欲要使其滅亡,必然先使其瘋狂。
李世民出征了,幾個月後傳來了大捷的訊息,薛舉敗亡。接著劉武周南下,整個河東淪陷,關中的府兵出擊,總算是擊潰了劉武周,收復了太原,穩定住了惡化的局勢。
而此刻中原地區,正在血戰。
李密的瓦崗軍,數次交戰,多次大捷。武陽郡丞元寶藏、黎陽義軍寇首領李文相、�